面看法。'16'
* * *
'1' 康熙四十八年十一月庚辰,《聖祖實錄》卷240。
'2' 康熙五十五年五月壬戌、五十六年四月丁酉,《聖祖實錄》卷268、卷272。
'3' 雍正元年四月乙亥,《世宗實錄》卷6。
'4' 雍正十三年九月壬戌,《高宗實錄》卷3。
'5' 參見高王凌:“關於‘清代人口研究’的幾點質疑”(《中國社會科學》)1982:4、“清代人口研究述評”(《清史研究通訊》)1983:2、“十八世紀中國人口的增長和清政府的農業經濟對策”(1981年第一次全國清史討論會論文,《未定稿》1982:32)、“清代初期中國人口的估算問題”,《人口理論與實踐》1984:2。
'6' 美國學者施堅雅認為,當時中國人口並沒有若是之多,而只有三億八千萬左右;與之不同的看法,參見高王凌:“明清時期的中國人口”,《清史研究》1994:3。
'7' 參見布羅代爾:《15—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第一卷,三聯書店,1992,頁29—31。
'8' 南懷瑾《原本大學微言》。
'9' 鄭光祖:《一斑錄雜述》卷二。
'10' 參見高王凌:“中國傳統經濟的發展序列”,《經濟發展與地區開發》,海洋出版社,北京,1999。
'11' 道光《仁壽縣誌》卷2。
'12' 許道夫編《中國近代農業生產及貿易統計資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頁206。
'13' 徐光啟:《農政全書》卷35。
'14' 萬曆《兗州府志》卷4。
'15' 參見高王凌“中國傳統經濟的發展序列”。
'16' 高王凌:人口眾多之我觀,《讀書》2010年第5期。
4。墾政的變化
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