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部分(2 / 4)

操卻選擇了退出,他留下徵南將軍曹仁、橫野將軍徐晃守江陵,折衝將軍樂進守襄陽,然後率領殘部北還。

官渡之戰,曹操認為自己取勝就是奇蹟,硬著頭皮賭了一把,結果贏了;赤壁之戰,曹操認為自己取勝是手到擒來的事情,大大咧咧地等著孫權投降,結果輸了。

二 孫權的性格短板

曹操為什麼回去呢?因為東線合肥受到了強力攻擊。赤壁之敗影響了士氣,短時期內荊州的敗局無法扭轉,如果合肥再有什麼閃失,那曹操的日子真就沒法過了。再說,曹操從七月份出征到現在,半年已經過去了,要是再不回去,難保後方有人不搞小動作。

僥倖打贏赤壁之戰的孫權,居然敢在周瑜圍攻江陵的同時,分兵在東線進攻曹軍,這不是胡攪蠻纏嘛!十二月,在周瑜和劉備聯軍進逼江陵的時候,孫權在東線開始行動了,他派張昭進攻九江的當塗,同時親自率軍包圍合肥。

弱者要對付強者,胡攪蠻纏是個很管用的招數。孫權在東線胡攪蠻纏,曹操只得從江陵撤退,回去部署救援合肥的事宜。孫權在東線挑事兒,絕對不是有棗沒棗打三竿,他一擺開架勢,曹操就退回北方去了。逼退曹操的目的輕而易舉就達到了,即使在東線一無所獲也賺了。

可是,孫權還是想在東線能有所收穫,因為此次他調動了“十萬”人馬。這個“十萬”,可能和曹操在戰書裡說的“八十萬”一樣,都是嚇唬人的,但是保守估計三四萬人是有的。帶這麼多人來,孫權肯定是有想法的,他圍住合肥猛攻。在赤壁人數佔劣勢,尚且能取勝,在合肥人數佔優勢,那就不僅僅是如何取勝的問題,而是如何勝得漂亮的問題。

但是戰爭不是簡單的加減法。孫權在合肥久攻不下,陷入僵局,張昭在當塗則被打敗。有赤壁之戰的輝煌在前,要是不能幹淨利索地打下合肥來,那得多丟人啊。合肥城下,孫權下令包圍得再緊一些,進攻再猛一些。可是,合肥城的抵抗越來越激烈,每當東吳計程車兵衝上前,雨點般的石塊和木棍就從城牆上落下。發動夜襲怎麼樣?夜晚城牆上燃起魚膏,照得如同白晝。

孫權其實是栽在了一個死人手裡。合肥城牆上這麼多木石和魚膏,當然不是從天而降,而是已故揚州刺史劉馥的功勞。八年前,即200年,曹操派劉馥擔任揚州刺史,劉馥把治所遷到合肥城,對城牆進行大規模重修。劉馥在城牆上堆積了海量的木石和魚膏,當時大家都以為劉馥變態。這時,大家才明白,劉馥當時是算準了東吳人會來爭奪合肥,這裡戰爭少不了,要早點作好了準備。遺憾的是,劉馥早早病逝,沒能親眼看到孫權在合肥城下的狼狽樣兒。

劉馥早就作好了準備,而孫權顯然沒有在合肥城打硬仗的準備,其實,本來來合肥就是一個即興決定。木石和魚膏在合肥城牆上堆了好幾年,孫權此番出征居然沒作出任何針對性的準備。

既無長遠規劃,也缺少現場應對能力,孫權這樣的人能在赤壁打敗強大的曹操,是因為他手下有周瑜、魯肅一班武將謀士。孫權的可怕就在於他總是能在生死時刻找到解決問題的人。以後我們會發現,孫權一生,他親自帶兵打仗幾乎從來不勝,但是他派人打仗,卻往往取得奇蹟般的勝利。

合肥城下,孫權不想任用別人,他想自己努力把問題解決了。為何努力了,卻看不到成功的影子?孫權想不通,閃亮的碧眼裡滿是焦慮。

“古代圍城,開其一面,迷惑敵人。現在我們圍城這麼緊,進攻這麼猛,城裡人感到恐懼,必然合力死戰,所以我們難以攻克。趁他們的援兵還未趕到,不如稍微收收力,以觀其變。”長史張紘說。

現在往死裡攻,還攻不下,怎能收力呢!諸將不答應,孫權更不答應,他對著合肥的城牆,對將士們吼道:給我攻!往死裡攻!孫權攻的不是城,而是一個心結,一個非要證明赤壁之戰的勝利不是偶然的心結。他要把自己塑造成一個隨時隨地能向曹操叫板的形象。

可是,孫權著實倒黴,一個死去的劉馥已經給他了不少麻煩,又遇上了張遼和李典兩員猛將守城。戰後孫權才知道,張遼和李典合起來,也抵不上蔣濟一人的作用大。蔣濟是揚州刺史的別駕,相當於刺史助理或者秘書長,這時才二十六七歲。在人才濟濟的曹營,當時他只是一個不顯眼的角色,同在合肥城中的張遼和李典比他出名多了,準備不足的孫權,也許根本就不知道世上還有一個叫蔣濟的人。

合肥是萬萬不可丟的,不但要救合肥,而且要派精銳騎兵。曹操徵調了一千騎兵,派一個叫張喜的人率領前往合肥。張喜當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