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情,我不能做這樣的事情。”真讓人感動啊,在座的荊州人紛紛點頭,有的甚至流下了眼淚。
可是,劉備真的是高姿態放棄荊州嗎?荊州的權力主要掌握在琮派蔡瑁、蒯越手裡,他們擁護劉琮,就是為了佔有權力,他們對劉備戒備已久,曾經想暗殺他,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怎麼會允許劉備掌握荊州?曹操和孫權都在向荊州用兵,這時誰掌管荊州誰就是找抽。練達如劉備,聰明如諸葛亮,豈能看不透這些?他們這樣一問一答,不過是作秀,讓劉備有充分的機會在荊州人面前表演仁義的一面。
果然,人們向諸葛亮和劉備告辭後,把“劉備是仁義之君”這類的話傳揚開去。在荊州最內憂外困、劉表病重且早已喪失威信的時候,劉備獲得了越來越多人的支援。
“荊州牧的病越來越重了,似乎……似乎……不那麼好……”諸葛亮語氣沉重,勸劉琦回去探望劉表。劉琦是一個孝順孩子,他遠在江夏,劉表病重的訊息正是諸葛亮告訴他的。聯絡溝通本來就是諸葛亮的特長。
劉琦從江夏回到襄陽,請求與劉表見面。可是,琮派顯然不會允許他見到劉表的,諸葛亮早就預料到了。劉琦被拒絕後,就有了起兵奪回襄陽統治權的理由。那時,劉表二子相殘,劉備就有機會了。
果然,蔡瑁、蒯越等人拒絕了劉琦探望父親的請求。生命垂危的劉表,一旦看到劉琦後,父子相感,就有可能做出讓劉琦做繼承人的打算,這可不是琮派所希望發生的事情。
蔡瑁的親衛隊齊刷刷地亮出兵器,擋在劉表的門外。委屈,憤怒,仇恨,劉琦流著眼淚離開了。
劉備最盼望的局面終於出現了。只有如此,劉琦才會產發生兵變的念頭。而且,劉琦見父親而不得,會博得更多荊州人的同情。同情,也是一種力量。
劉琦沒有回江夏,因為父親死了,他有理由留在這裡。
“琮派”擁護劉琮為繼任的荊州牧,為了證明“公平”,他們把劉表的“成武侯”印交給劉琦。表面看來,兄弟二人,一個繼承官位,一個繼承侯位,是童叟無欺的公道,但是侯無權掌握政權和兵權,牧守卻是鎮守一方的諸侯。
劉琦把印綬用力摔在地上,用腳踩踏,惡狠狠地對使者說;“告訴劉琮那小子,讓他作好戰爭準備!”劉琦可不是說氣話,他是正兒八經地作準備,打算以奔喪的名義進兵襄陽。劉琦一直被琮派壓制,又被父親冷落,他不該這麼有底氣的,他的底氣來自劉備。
如果不出意外,劉琦和劉琮這兄弟倆很快就會像袁譚和袁尚一樣,互相殘殺起來,那時劉備會先幫助劉琦攻打劉琮,在雙方疲憊的時候伺機取代劉琦,從而掌控荊州。這個局是諸葛亮佈下的:在劉備三顧茅廬時,他就用“跨有荊、益”的誘人前景吸引了劉備,然後忽悠劉琦遠赴江夏,為將來兄弟相殘埋下伏筆。這麼精妙的局,也只有諸葛亮才能佈下。
可是,諸葛亮還是算錯了。諸葛亮沒算到劉表會死得這麼快,更沒有算到曹操會來得這麼快,以至於在劉表死後的第一時間,劉琦沒有足夠的時間掌控荊州局面。
八 不同尋常的逃跑
在劉備和諸葛亮慫恿劉琦進攻襄陽時,襄陽城裡的一幫人卻圍著劉琮諄諄教導,對他循循善誘,要他投降曹操。
九月份,曹操大軍推進到荊北防線新野,守將文聘不戰而降,襄陽以北已經無險可守。
怎麼辦呢?荊州牧大印還沒在手裡焐熱的劉琮可憐巴巴地問。
跟著劉琮還是跟著曹操?當然是跟著曹操有奔頭,於是劉琮身邊的人一致主張投降,而且是越快越好。
劉琮捨不得牧守大印,就問:“現在我們據有整個荊州,守著先君之業,以觀天下,有什麼不可以嗎?”劉琮的意思是先抵擋幾下看看,萬一把曹操打敗了呢?
擔任東曹掾的傅巽勸說劉琮:“叛逆和歸順是有原則的,強大和弱小的形勢擺在那裡。我們以人臣的身份抗拒天子,是大逆不道;以不穩定的荊楚而抵禦中原,必定危險;以劉備而抵抗曹公,肯定不行;這三個方面都佔短,想對抗王師,是在走必亡之道。”
曹操是以大漢丞相的名義討伐荊州的。劉表已有很多年不朝貢,屬於叛逆,孔融活著的時候沒少告劉表的狀。曹丕參加了這次戰爭,他為此寫了一篇《述徵賦》,開篇第一句便是“建安十三年,荊楚傲而不臣”。曹操掌控著天子,誰對抗他,誰就是叛逆,他對抗誰,他就是討逆。挾天子以令諸侯也罷,奉天子以令不臣也罷,反正曹操的行為永遠是合法的。
傅巽見劉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