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的感激。
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四月,劉備在幾番“推辭”之後,“經不住”群臣的百般“請求”,“無奈”稱帝,圓了小時候乘羽葆蓋車的夢,改年號為章武。
坐在龍椅上,聽著群臣跪在腳下山呼萬歲,這感覺,不知道要比當年在涿縣擺地攤賣草鞋被城管追得鑽死衚衕,要好多少倍。哼,現在老子願意在益州的哪條街上賣草鞋也沒人敢管了!
劉備忘記不了黃龍 “發明者”——李嚴的功勞。沒有李嚴的黃龍,這皇帝當得還真不踏實呢!不知道劉備是否知道:他要是還在涿州賣草鞋,李嚴斷斷不會為他找到黃龍的。
稱帝大典是給群臣看的,老百姓是沒有機會觀看當朝天子的“開幕式”的。為了讓老百姓知道誰是天子,天子就會搞籍田活動,親自去耕田,於是就有了籍田。天子去籍田耕地,也就是做做樣子,但絕對是舉國大事,就像領導春季植樹一樣,鏟上幾鍬土,那就是電視新聞的頭條。
籍田的地點和植樹的地點一樣有說道。劉備一生僅有的一次籍田,把地點選擇在哪裡呢?
發現黃龍的地方,現在已經改名為黃龍溪。在距離黃龍溪十里的地方,李嚴恭恭敬敬地等候,迎來了前來籍田的劉備。李嚴跪下的田地,因為劉備曾來籍田,在北周孝閔帝時,設為籍縣,劉備籍田後沐馬的江,被後世稱為沐馬川(四川雙流縣東南之府河)。
八百多人上書發現祥瑞,劉備唯獨選了李嚴治下的黃龍溪。當年的降將李嚴已經成了劉備心中的福星。
李嚴是個善於創造機會的人,他“創造”黃龍,洗清了降將身份。最起碼在劉璋舊部裡,他成了劉備最信任的人。
二 託孤遺患
用小人對付君子——
稱帝三個月後,劉備親率蜀漢軍隊七萬多人,進入三峽,興兵討吳,被稱為三國“三大戰役”之一的彝陵之戰(另外兩次戰役是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在秀色可餐的長江三峽開始了。
鮮血染紅了長江,山崖上的每一片葉子,每一朵花都滴著血。
一開始,正如劉備所期望的那樣,東吳軍隊一觸即潰,節節敗退,劉備的七萬大軍長驅直入,旅遊一般在三峽節節推進。次年正月,蜀漢吳班、陳式的水軍進入夷陵地區,屯兵長江兩岸。二月,劉備親率主力從秭歸進抵猇亭,建立了大本營。連勝的喜悅,洋溢在軍中。
這時,蜀軍已深入吳境二三百公里。劉備距離成都越來越遠了。君在外,往往擔心後方起火。可是,劉備根本不考慮成都的問題,因為那裡有一個最讓他放心的人——諸葛亮。
諸葛亮是劉備在成都的心臟。當時,諸葛亮不但是丞相,還是錄尚書事。
錄尚書事總領尚書檯,掌奏章文書、政令誥制,是皇帝身邊眾多“尚書”們的頭目,直接對皇帝負責,相當於秘書長之類的官職。堂堂丞相大人,為何還要做一個秘書?漢代的皇帝們為了方便自己的權力運作,減少中間環節,往往直接透過尚書檯下達命令,群臣奏章疏表,也得透過尚書檯,這樣一來,尚書檯就代替了原有的丞相府成為了帝國的政治中心。尚書是皇帝屬官,不是朝臣,尚書檯的首席是尚書令。有時,強權大臣會兼管尚書檯,那就是錄尚書事了,錄尚書事在尚書令之上。劉備的第一任尚書令是法正,法正死後是劉巴。法正還是親信,但是劉巴是不被劉備親近的。既然不信任劉巴,劉備為何還讓他擔任尚書令?這是因為劉備找到了另外一個更適合主管尚書檯的人——諸葛亮。劉備登基後,諸葛亮以丞相身份領錄尚書事,劉巴就只成了一個擺設。而且,他在第二年就死了,尚書檯更是諸葛亮一人說了算。
劉備為何這樣安排呢?這是因為諸葛亮雖是丞相,但是劉備並未讓他開府。丞相不開府,沒有自己的辦事機構,也就近似於一個虛銜而已。劉備不讓諸葛亮開府,是為了限制他的權力。那劉備又為何讓諸葛亮領錄尚書事呢?這是因為劉備在登基時就做好了親征東吳而留諸葛亮打理成都的打算,他必須要保證與諸葛亮之間毫無障礙地溝通,所以,賦予諸葛亮錄尚書事的權力,是非常必要的。也就是說,劉備既要限制諸葛亮的權力,又要他鞠躬盡瘁地效力。權力的排他性,決定了劉備對諸葛亮不可能完全不設防。
劉備是這樣想的,儘快與東吳軍隊決一死戰,突破三峽,踏平荊州,掃蕩孫吳,然後邀請諸葛亮來荊州品嚐武昌魚。那時,益州就是偏隅一州了。可是,東吳的新任大都督陸遜,雖然只有三十九歲,卻顯得比馬上就要六十歲的劉備還要有耐心,他扼守要地,堅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