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部分(3 / 4)

小說:北地槍王張繡 作者:想聊

也就不會與其他朝代一般餓死,故此宋代百姓之起義是最少的,而且原因也多不是活不下去,當然宋代的閒漢也是最多的。

張繡知道土地兼併其實是不能避免的,就算是他穿越之前所活的時代也一樣,既然不能避免,就要想一種方法讓沒有了土地的農民能活下去的道路。

無疑,發展商業就是唯一的出路,特別是與外國的貿易。

以張繡算計,只要重新將通往羅馬的商路打通,商業在短期之內必定會井噴式的發展,而打通前往羅馬的商路還需一段時間,此時網好就是長安擴建之時。到時商路一通,各地大商雲集長安,而坊、市之間界限亦打通,由大商帶動“漢城內外甚至關中各地的小商販到長安城的據間擺賣。加三糾過挖通。交通四通八達,絕對能使得長安之繁盛超越先漢,可以跟歷史上後世的盛唐以及兩宋時代的都城相媲美。

將長安、洛陽和宛城三座大漢中心之城先發展起來,由此就可帶動全國各地的商貿,到時商貿發展深入百姓心中,那麼隨著時代的發展,土地兼併越來越嚴重的時候也不致於尋常百姓沒有活路而餓死,這是使國家能長久發展下去的重要途徑,當然不僅僅是這一項,還有其他更多的地方,例如吏治等,這些都是張繡從歷朝的得失所總結而出的。

坊與市的界限打破,確實讓官府的管治麻煩了許多,張繡看著鍾繇苦著的臉色,笑道:“元常,到時只需立下規矩,若是有人違反,則不準其再在長安擺賣即可。只要規矩立下了,且按律執行,管治那裡亦不會麻煩太多。而坊、市界限打破。卻是大利於百姓鍾辣苦笑了一下,說道:“缺明白了

張繡環顧眾人,問道:“對於長安城之設計,諸位可還有異議?”眾人皆搖了搖頭,這城集眾人之智慧,而且很多地方都是張繡這個穿越者提出,無論守禦能力還是商貿、交通、佈局規劃,都絕對比現在大漢所有的城池都要好。

張繡點了點頭,說道:“既然如此,長安城之擴建刻不容緩,如此潢關和洛陽城尚欠少許而未建成。那些降卒亦不好抽調,故此本將準備徵援役,築新城牆與開挖河道一起進行,諸位以為如何?”

鍾練聽得,皺眉道:“擴建長安城工程浩大,不知主公準備徵多少浮役,而且軍隊方面亦要徵兵,只怕青壯不夠。”

張繡默算了一下,說道:“本將此次準備徵十二萬繼役,分為兩批。每批兩萬,工作兩月之後輪換。元常以為如何?”

司隸屢經戰亂,人口並不多。也就兩百萬左右,到是南陽,經過數年大治,人口已經逾兩百萬,比之司隸一州都要多。徵十二萬瑤役其實算是比較多的,但工作只兩月。而後輪換,持續一年,也就是每人工作半年,倒也不算重。而且張繡沒有大規模徵過援役,百姓這數年安居樂業,張繡此時徵浮役到也不會激起民憤,比之關東的諸侯,張繡可算是仁主了。關東諸侯曹操、袁術、袁紹哪個。沒有大規模徵過繼役,曹操擴建許昌又建皇宮數月可成,其中有多少百姓埋骨許昌城下。袁術就更不必說了,兵役、繼役皆多,百姓苦不堪言。而在張繡麾下當兵除了管飽之外還有軍餉可拿,豈是其他諸侯可比,這種程度的繼役自然不會激起民憤了。

鍾繇聽得,點頭道:“應該無妨。不過這麼做,長安城未必能短時間建成張繡笑了笑,說道:“如今又無大戰,可讓兵卒亦參與建城。從南面的秦嶺開採山石,途中以滾木為路,山石沿滾木鋪設的路拉至長安城。這裡以兵卒和青壯為主,其餘百姓則負責建城和開挖河道。先築南面城牆,待得冬天之時將渭水引入河道,讓河道結冰,山石就可沿冰道運至其餘三面。加上潢關和洛陽建完,明年征討韓遂和羌人當有降卒。再將這些降卒尋來建城,如此算來。約兩至三年,長安擴建就可完成。”

鍾辣聽得,笑道:“看乘主公還是頗為體恤百姓,他們基本上都做些較為簡單的,重活皆是兵卒和降卒來完成張繡微微一笑,道:“讓兵卒來也就練一下他們的體力,潢關和洛陽就完建好,那些降卒一到,我軍兵卒就回去練了。而且孟起現在正在征討隴西那邊的氐族和戎族。本將讓他儘量收降這些胡人。眾人聽得,齊聲說道:“主公英明。”

張繡微笑道:“嗯,子秀閻團字,汝曾經負責南鄭城擴建,元常事務繁多,那麼長安城的擴建就有汝直接負責。”

閻圃聽得,還以為自己聽錯。長安城的擴建們胃重要無比,張繡竟然將此重託交給他這麼一個降官,實在讓閻圃覺得意外。愣了一下之後,在鍾繇的提醒下閻圃才反應過來。拱手一禮,說道:“圃必不負主公所託張繡點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