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都是老奴應該做的!”
張媽媽不過是請過來伺候瑜孃的,管家婆子哪裡算是分內之事,“待我出了月子一定給媽媽包個大紅包。”
張媽媽樂了,“那感情好,老奴就先謝過夫人了!”
第二日,最先過來的自然是趙母和趙父,順便把阿文和家梁也帶了過來,老兩口商量好了,趙父今天自個兒回去,趙母帶著倆孩子自己府上住下,一直伺候到瑜娘出了月子。
有張媽媽在,趙母一邊照顧閨女一邊照顧倆孩子顧得過來。
村子裡許多小媳婦生了孩子親家老孃都會住過來照顧到出了月子再回去,一般不會被人拿這事說嘴。
有親孃在身邊瑜娘自然開心。
趙母抱著大外孫稀罕的不行,趙父進來看了閨女一眼就出屋到了正廳,跟著姑爺大眼瞪小眼,聽著趙母逗外孫的聲音,心裡像被撓了了癢癢似的,頗是坐不住。
王家柱是總想進去看看瑜娘,昨日瑜娘撕心裂肺的叫喊聲到現在他耳朵裡還存有餘音呢,那會兒他就生怕瑜娘有個好歹,如今更是想時時刻刻的守著。
到了中午王老爺子和劉氏趕了過來,王老爺子風塵僕僕的進來,咧著嘴笑的都合不攏,進屋就要看大孫子,讓劉氏給攔住了,沒好氣的說道:“快在炭爐邊暖暖身子,把身上的涼氣去了。”
王老爺子聽了樂呵呵的點頭,應是。
做公公的就沒進裡間看瑜娘,只有劉氏自個兒進來,跟瑜娘聊了會兒天又看著孩子,想著外面還有爺幾個人,跟趙母打了個招呼抱著孩子出了裡間,好在正堂暖和,也不怕孩子凍到涼到。
王老爺子和劉氏也做好了住下的想法,連被褥都帶了過來,家裡房子多的是,隨老兩口挑了一間,劉氏把倆孩子的衣食攔了過去,趙母便放心的照顧著瑜娘。
到了洗三那天,來的俱是王家的親戚,如今不在王家村,有些村民便也不過來了,倒是上河村與趙家關係不錯的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