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2 / 4)

小說:吳三桂發跡史 作者:炒作

烈的場面,自然會受其感染,認為當政者又在為民辦事,而長官見之場面,自然會認為下級有能力有魄力,可以委以重用。

正當石圖胡思亂想之際,吳三桂已開始祭天地。只見吳三桂大步邁上祭臺,來至香案前。然後點燃三支香火,手執香火朝天作三個揖,再朝地作三個揖,接著將香火插入香爐之中。

之後,吳三桂便仰望著天空,一副對天空頂禮膜拜的神態。

石圖順著吳三桂的目光望去,只見天空之中依然如往日一般的明亮。風,依然是悠悠盪盪地吹,雲,依然是悠悠盪盪地飄,與平常並無二致。自己見了,心中並無絲毫激越之感。

於是石圖心中便冒出個念頭:吳三桂為何會以一副莊重而神聖的面孔去仰視天空呢?是他心中真的蘊藏著一般常人所沒有的激情?還是故作高深讓人看呢?

吳三桂凝思片刻,低下頭,端起放在祭桌上的一碗酒,然後,爽爽快快地在地上淋了一圈。接著,便說些食君俸祿為君分憂的廢話。

將士們的激情彷彿被吳三桂的話煽動起來,一個個變得像要去赴湯蹈火一般,心中激盪著悲壯的激情。

石圖見之,心中也激動起來,立即用目光向麻勒吉示意:平西王出兵之心甚誠。

麻勒吉也用目光告訴他:越像真的,越有可能是假的。

四、何進忠巧遇瘴氣

林外陽光明媚,林內雲遮霧障。

吳三桂抬頭望去,只見沿著延綿山勢連續不斷的森林之中,除了白白森森的霧氣之外,看不到任何飛禽走獸,甚至聽不到鳥從天空中滑過的聲音。

吳三桂唯一能看到的是遠處隱隱約約彎彎曲曲的山道。也許是出於對森林的無知,吳三桂心中竟然生出一種恐懼。吳三桂問身邊的嚮導:“這該不是瘴氣吧!”

嚮導說:“是瘴氣,但並非毒瘴!”

吳三桂問:“緬甸還有多遠?”

嚮導說:“穿過這原始森林,便到了緬甸。”

於是,吳三桂下令繼續前進。

與別人行軍有所不同的是,吳三桂要隊伍在途中搞得轟轟烈烈,唯恐外人不知。馬寶問他何故如此?他只笑而不答。

在行軍途中,吳三桂總是忘不了安撫一下當地的土司頭目。因為他知道自己這樣的行軍恐怕以後不會再有,所以他想借此機會穩定民心,拉攏土司。為了自己將來的發展,他認為完全有必要。

由於有嚮導的指點,他們在森林中沒走彎路,天黑之時,便已走出那片森林。

吳三桂他們走出了朦朧,卻走向了黑暗。吳三桂命令士兵在原地休息。士兵們一些架帳篷,一些生火做飯。

空曠的野地裡便漫山遍野地冒出片片白影和點點紅火。

吳三桂將眾將集中起來,商量下一步行動。石圖自然也在其中。石圖見吳三桂率師浩浩蕩蕩地入緬,心中實在喜悅,他覺得吳三桂並沒有像麻勒吉所說那樣是虎頭蛇尾,而是實實在在地進攻。

吳三桂問眾將下一步怎麼辦?

胡守亮知道吳三桂本知道下步部署,卻故意有此一問的意圖是礙於石圖在此,便搶先說:“我覺得雲南與緬甸毗鄰,唯有搞好關係為上策,否則,邊境不寧對雙方均不利。所以,我認為暫緩進攻。”

石圖一驚問:“不進攻,怎麼能擒拿永曆帝啊!”

胡守亮說:“我們以朝廷的口氣給緬甸國王下一道檄文,要他將永曆帝交給我們!”

石圖說:“怎麼會有如此輕而易舉之事?”

胡守亮說:“緬甸國王若不同意,再打不遲。”

眾人一致透過。其實,這已經是眾將商量過的,如今只是演示一遍給石圖看的。石圖見眾人意見一致,他也不好反對。

吳三桂見石圖也無話可說,便要胡守亮草擬一道檄文。

胡守亮沉思片刻,便提筆而寫,內容大致如下:

尊敬的國王陛下:

我大清之逆賊,明朝之餘孽永曆帝朱由榔因被我大軍追擊,躲入貴國已經有年。為了將其擒拿,以絕人賊之望,現我大清率師入緬,特以此書信告知。我大清雄師入緬之目的,非在與貴國為敵,而在於擒逆絕患。故請貴國將朱由榔擒拿,送給我大清。如貴國難以做到,我大清雄師必縱橫其中,恐怕引起貴國國民之驚慌。

大清國平西王吳三桂上!

吳三桂將書信看了一遍,默不作聲,又將書信傳給石圖。石圖看完,問吳三桂:“這樣行嗎?”吳三桂點點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