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邵大人,依末將之見,這隻攻陷綿陽的賊軍並不值得重視……要知道陰平古道之險,縱使賊軍能用腳丫子翻過來,但運糧車是絕對過不來,當年諸葛武候要運糧還得用上木牛流馬呢,這些賊人並無武候之能,絕計不可能透過陰平運糧……末將猜測這隻賊軍已經沒有力量攻打成都,必定要先攻下劍門關。打通了糧道,才可以繼續南進。”
她這番話說出來,堂下頓時就有幾個懂點打仗的小官兒應和。蜀王朱至澍也大喜道:“原來如此,呼……看來我不用投井自盡了……”這人三句話不離投井自盡,端的是讓人無語,堂下百官都忍不住對他翻了翻白眼,心想:要是賊軍真的入了成都,王爺你敢投井?你只怕是連投井的勇氣都沒有,把投井改成投降還差不多。
其實這倒是百官們錯怪朱至澍了,這位蜀王爺雖然沒啥本事。長得豬頭了點。但是還真是有投井的勇氣。如果不是朱元璋攪和了歷史。張獻忠就會在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攻下成都,而這位蜀王爺朱至澍,會和他的妃子和宮女們一起投井自盡……別看他滿身肥肉,膽子很小。但真的到了危機關頭。他也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這一點倒是比許多沒骨頭的文官要強得多了。
要考驗一個人的品行,往往就是生死之間那一剎那……
聽到秦良玉說賊人無糧,要等打通糧道。許多小官兒們表示支援,但卻有一群文官們黑著臉,並沒有出言附合。這些文官久歷官場,個個都是老油子,眼珠子溜溜地轉了一陣之後發言道:“秦將軍,賊軍無糧之事,是您的探子親見的,還是您根據古道的險峻程度猜測的呢?”
秦良玉道:“猜測的!因為陰平古道……”她正想詳細介紹一下古道的險峻,糧車難行等等,然而還沒來得及說,就被文官們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