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良玉道:“猜測的!因為陰平古道……”她正想詳細介紹一下古道的險峻,糧車難行等等,然而還沒來得及說,就被文官們打斷了。一群文官驚叫道:“只是猜測?那……那也太不保險了吧?”
秦良玉道:“雖是猜測,卻仈九不離十,因為陰平古道……”
一名文官又打斷道:“陰平古道雖險又如何?蜀道再險,你的白桿兵不也在上面奔行如飛麼?我們聽聞賊軍有一隻黑杆兵,說不定也有白桿兵的本事,那可就糟糕透頂了。”
又一名文官附合道:“是啊是啊!蜀道雖險,咱們也一直在蜀道上運糧,幾千年來,蜀中的軍隊也沒被這些崎嶇難行的道路給封住過……”
秦良玉知道這些文官平時坐在城中,足不出戶,就算知道一點蜀道的事兒,卻從沒去過陰平古道,不知道那裡的摩天嶺就算以白桿兵的山地行軍能力,也不能輕易的上去,糧車怎麼可能進得去?她心中雖知,但要講給這些文官知道,那就太困難了……這些文官大都是些死頑固,根本聽不進別人的話。而且他們黨爭慣了,一旦碰上有人和他們的觀點不合,就東拉西扯,找些不相干的事來,非要把對方給說倒不可。
果然,那些文官又道:“僅憑秦將軍的猜測,便認為賊軍無糧,實在過於行險,下官以為,我們要高度重視這隻進入了綿陽的賊軍,必須加強成都的防衛力量……多調兵馬入成都,才能確保我們的安全。現在成都城中只有秦老將軍率領的五千土家族士兵,還有五千漢兵,總兵力僅有萬人,雖守城有餘,但要出城卻顯不足,如果被賊軍在城外一圍,把咱們圍上個一年半載的,咱們這裡就有可能變成第二個西安。”
他這話倒是沒有啥錯,算是老成持重之策,因此秦良玉也不和他辯駁,點頭道:“嗯……確實需要再調些兵馬入成都來,賊軍到來之時我們才有出城一戰之力,否則只能困守枯城了。”
聽見秦良玉也附合了這名文官的話,眾人便把剛才那個賊軍有沒有糧的問題給抹了過去,暫時不考慮了,一名官員站起來道:“依兩位大人之見,現在該當調兵,但……楊閣老帶走了大量的川兵去追擊李自成和張獻中,川中兵力已經不足,我們又要到哪裡調兵?”
一名文官道:“羌兵……”
他剛剛開了個頭,秦良玉便道:“羌兵已不可用,被朱八收買了。”
另一名文官道:“羅網壩壯兵……”
秦良玉點了點頭道:“這個可以徵調,末將與壯家土司關係不錯,修書一封,他們定會來援,但他們兵力很少,頂多能抽出兩千人來,略顯單薄。”
“苗兵……”有人提議,隨後旁邊又有人道:“苗人不服王化。大多數苗寨不聽朝廷號令,頂多只有兩三個苗部與咱們漢人交好,能給我們兩三千兵就到頭了,這點兵力仍然是守城有餘,出戰不足。”
這時邵捷春突然開口了:“劍門前……咱們在那裡還有三千川兵,領軍的大將是川中第二名將神弩將張令,不由讓他棄關回守成都吧。”
聽他這麼一說,堂中眾官紛紛叫好:“張令將軍可是我漢家的名將,有他坐鎮成都才能讓我等心安啊,不然城中全是些亂七八糟的蠻族之人。沒有一個漢家大將鎮場。如何要得?”
“就是,快叫張令將軍回來!”
眾人正在嚷嚷,突然聽到一聲斷喝:“不可!”眾官凝神一看,喝這一聲的正是秦良玉。她黑著一張臉道:“劍門關乃是成都平原的北門戶。重要無比。守軍絕不可動,張令老將軍的駐地千萬不能挪窩……”
邵捷春奇道:“為何不可挪?既然賊軍已經繞過劍門關出現在綿陽,劍門關便已經失去了作用。此時還守著那地方幹嘛?白白浪費我川中一員大將,不如把那裡的兵力抽調回來,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啊……”
秦良玉急了:“賊軍雖然已經繞過劍門關,但我剛才說過了,陰平古道無法運糧,劍門關正好扼著他們的糧道,此關依然有重要的作用,絕不可棄。”她這可算是舊事重提,剛剛被按下去的運糧問題,又一次被提出了水面。
“又來了,又說陰平無法運糧。”一位文官不依道:“所謂事在人為,下官以為,世上沒有運不過糧去的山道,陰平古道再險,也妨礙不了人的意志,愚公敢於移山、精衛有膽填海,萬一賊軍用了什麼方法將糧食運過了陰平古道,那又如何?”
他這番話說得擲地有聲,正氣凜凜,好幾名文官頓時叫了起來:“徐大人說得好啊!徐大人凜然正氣,吾等不如!”
這時,一名小武官跳了起來,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