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部分(2 / 4)

小說:明末朱重八 作者:漂亮格子

啊,別打不下來關卡,把咱們全都擋在外面。”

“放心,我想洪承疇的主力家丁兵一定會去武關,不會守潼關的。”許人傑笑道。

“為何?”眾人不解。

許人傑拿腔拿調地道:“潼關比武關險要,地勢更易守難攻。而且你們負責武關的這一半兵力更多,橫天王大哥有一萬多人,混十萬大哥也是一萬多人,沖天柱大哥五千多人,合起來三萬有餘,咱們走潼關這一路卻只有朱八大哥的一萬人,薛紅旗大姐三千,白玉柱大哥三千,合起來才一萬六……官兵的斥候不可能偵知到哪邊更精銳,只知道哪邊人更多。他們根據人數多少來分配兵力的話,洪承疇一定會把主力調往武關……如此一來,打潼關簡直不費吹灰之力。”

他這麼一分析,混十萬和橫天王再無異議,兩人一起對著許人傑抱了抱拳道:“這位兄弟真是好腦子,咱們佩服。朱八大哥手下有這等人材,真是讓吾等羨慕不已。”

許人傑得意地哈哈大笑了幾聲,突然一低頭,有點不是很自信地對著朱元璋問道:“朱八哥,我剛才說的對嗎?”

眾人大汗,你洋洋灑灑說了半天,原來自己也不篤定啊,說完之後居然還要問一句朱八哥,那你出來裝什麼裝?

朱元璋哈哈一笑,在許人傑肩頭上用力一拍:“說得好,沒什麼不對的,就按這方法辦。”

當下聯軍開始分兵,橫天王和混十萬趕緊組織士兵向西南起拔,前往武關。朱元璋則帶著薛紅旗和白玉柱前往潼關。

大軍故意行得極慢,好讓官府有充足的時間來佈置。同時朱元璋還派人走水路送了一封信回去給留駐在白水的楊洪,叫他整備好留守在白水的三千新兵,隨時準備應付官府的徵調。

因為他們一旦攻下潼關,李輕水勢必又會開始組織什麼五縣鄉勇聯軍一類的東西,留守在白水的楊洪得趕緊應付這個情況才行。

白玉柱最近頗有點沉默寡言,似乎還在猶豫要不要入朱元璋的夥……

崇禎八年的春天,就在逼近潼關的路上,到來了!

三七八、又見曹文詔

崇禎八年,春,朱元璋、薛紅旗、白玉柱聯軍屯兵靈寶,此地距離潼關正好是一百里路,北臨黃河,南靠盧氏山區,西邊有一條細長的走廊地帶直通潼關。在此地駐紮下來之後,朱元璋便命令偵騎四出,儘量打探潼關附近的情報。

沒過多久,探子回報:“潼關駐有八千官兵,領軍大將為曹文詔。”

聽說曹文詔在前面,白玉柱臉上變色,著實驚恐。這位猛將在這幾年裡追著義軍東奔西走,戰無不勝,名聲僅次於洪承疇,乃是起義軍人人聞之色變的怪物。

不過朱元璋、薛紅旗、許人傑、王二等人,卻臉色平靜,並不見絲毫慌亂。白玉柱見到慌的只是自己一人,不由得老臉通紅,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許人傑湊到朱元璋的耳邊,低聲道:“朱八哥,真要打嗎?我還以為你打算一直隱藏行跡到咱們的實力已經非常強大了再動手呢。”

朱元璋搖了搖頭,低聲道:“黃龍、白水、澄城、大荔,合起來也不過三個半縣,雖然我們透過種植土芋積蓄了不小的實力,但是以這三個半縣的能力,也不足以再支撐更大規模的軍隊了……”所謂三個半縣,是因為黃龍還只能算半個縣,人口和生產力都差得遠。

許人傑點了點頭,表示明白。

三個半縣最大的問題其實不光是糧食生產力,主要在於人口。陝*西本來就不是人口稠密的地區,以三個半縣的人口,支撐起一萬多軍隊,對於朱元璋軍來說也已經到了極限,不可能再行擴張。他們又不是張獻忠、李自成那種流寇,把老弱婦嬬都拉進軍隊裡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朱元璋認真地道:“趁著滎陽大會之後義軍士氣高昂,四面出擊的當口,咱們要擴張地盤……多佔些地方,同時也要擴大我們的影響力,這兩年來一直潛伏在暗處,綠林中的影響力已經不如三十六營,對於招收新丁入夥是很不利的,所以這一仗非打不可。”

許人傑道:“那就是得打敗曹文詔了……這個傢伙可不容易對付。”

朱元璋點了點頭,其實按朱元璋上輩子看來的情報,曹文詔此時根本就不該出現在潼關,他應該是在河南省的南部地區活動,追剿流寇。這時候坐鎮潼關的應該是洪承疇本人,但因為朱元璋的活躍,歷史微妙地發生了變化,曹文詔出現在了不該他出現的地方。洪承疇則被橫天王和混十萬吸引到武關附近去了。

“官兵八千,我軍一萬六千。”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