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中國新興的民族工業並沒有因為戰爭而有所萎縮,反而擴大了規模,全國各地新辦的廠礦多達五千多家。
其實發展中國的工商業說易不易,說難也不難,中國現在有四億多人口,佔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還有多,這樣廣闊的市場即使不出口也能養活大批的工廠,需要做的只是創造一個寬鬆、公平的環境,市場規則自然會淘汰那些重複建設、管理不善、技術落後的企業。反正現在關緒清手裡握著的只有九大兵工廠、開平礦務局、奉天鐵路局、上海鐵路局、輪船招商局、馬鞍山鐵廠、遼陽鐵廠等十幾家“國有企業”,而且大多數是軍工方面的,對市場的干擾可以說微乎其微,不像後世那樣國營企業遍天下,這裡要照顧,那裡也要找門路,經濟規則完全被人為干預所取代,若不是改革開放和後來國家有計劃的退出一些行業的國有企業份額,真不知經濟體制會僵化到一個什麼地步。
雖然工業發展上一片大好,但關緒清知道這並不是市場經濟規則所帶動的,多半還是受軍需定購的刺激,在現在工業總量還不大的時候,這樣的宏觀手段的確能起到一個促進作用,但這樣的手段不可能持久,否則就是拔苗助長,中國的民族工業最終還是要面對世界的競爭。
這些日子,江南製造總局從美國進口了大量的裝置,這些裝置多是高精度的機床,並且作為技術交流,江南製造總局還聘請了一批洋技師,用以指導生產,美國人則為此獲得了一批輪船製造業的中國專家。自己手裡的廠子少,就可以集中有限的資金辦大事,把一個廠子辦精、辦大、辦好,不用一大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