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部分(2 / 4)

小說:穿越之大民國 作者:北方網

堅持就交出武器,日軍的不抵抗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據,證明是塞北軍單方面對日軍採取了行動。於是時候本莊繁不停的給國內發去塞北軍針對鐵路守備日軍採取了行動,有多少多少座車站被塞北軍佔領,請求增援,並請求國內採取適當的行動。

日本政府果然不敢忽視,各方終於達成了一致,積極行動了起來。內閣同意了軍部的增兵計劃,往東北增調了兩個師團,人數兩萬多人。而軍部則同意了內閣提出的,不擴大原則,關東軍和軍部暫時保持克制,讓政府先透過外交和政治手段處理。至少也要在政府爭取到了西方列強的支援之後,軍部才能採取更大規模的行動。

於是一場戰場之外的戰爭開始了,日本政府派出特使分別到蔣價石和張學良處,給他們撒了各種迷煙,對張學良說關東軍在東北的行動完全是塞北軍幕後挑動的,這一切完全是塞北軍閥趙書禮的陰謀,目的是圖謀東三省。而對蔣價石則表示,完全無意於中國的領土,日本的行動完全是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希望蔣價石給塞北軍施加壓力,讓塞北軍退回原駐地。在政治上向中國各路勢力施加政治壓力和利益迷惑外,外交上日本則向西方各國發去照會,提出各種證據表明塞北軍有預謀的針對日軍發動了軍事行動,並且信誓旦旦的把這些跟九一八的柳條湖事件捆綁在一起,說這是塞北軍和東北軍兩隻中國地方部隊,聯合針對日軍的預謀,要求國際社會給中國政府施加壓力。

中國各方也積極應對起來,張學良一開始有些糊塗,難道日本人真的是無辜的嗎,難道真的是一場陰謀嗎,不然沒道理,柳條湖事件剛剛發生,日軍炮轟北大營不到十分鐘,趙書禮就給自己發來了電報表示希望東北軍果斷回擊,並且塞北軍願意配合東北軍行動。這難道不是一個證據,說明塞北軍很早就有預備,如果真是這樣,東北軍當時的不抵抗倒是正確的,否則一跟日本拼起來,恐怕迎來的不是塞北軍的配合,而是從後面的夾攻吧。當張學良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的時候,東北軍內部竟然沒有出現反駁的聲音,就連一直對趙書禮有好感的張作相也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

而蔣價石老道一些,他對東北軍和塞北軍此時的微妙關係不加干涉,主要精力用到了外交方面,積極要求國聯干涉,請求國聯派遣調查團來東北調查情況,表示中國整府完全相信國聯。

趙書禮可不相信國聯,山東的利益不就是國聯做主出賣給日本人的嗎。因此針對日本的外交,他也是積極應對的,甚至有些未雨綢繆,早在九一八之前,他已經派出了代表團去歐美遊說了。至於日本人在國內的小動作,蔣價石那裡趙書禮倒是打聽到了情況,因為蔣價石沒有刻意隱瞞,但是張學良這裡他就不知道什麼情況了,以為日本人是去誘惑張學良當偽軍的,於是連發了幾封電報,告誡張學良不要做出賣國的漢奸行為,豈料這卻讓張學良心中暗生恨意。

———————————————————————————————

許個願望,明天的推薦票達到兩百就加更一章啊,也就是三更,兄弟們幫幫忙啊

一百五十五節 暗戰(2)

高鳳舉帶領第一軍全軍十萬人進入東北後,一直就比較順利,經過洮南後一路南下。

一直到鄭家屯(遼源),然後分兵,一路西折返意圖攻佔還未被關東軍來得及佔領的哲里木盟(通遼),一路包圍鄭家屯之敵。

哲里木盟(通遼)倒是很容易就進入了,這裡的東北軍未阻攔,在鄭家屯卻迎頭遇上了正試圖攻擊這裡的關東軍。在跟城內的東北軍交涉過後,他們願意把這裡交給塞北軍,讓塞北軍跟關東軍死磕,而他們則撤往了錦州。

其他方面,第二軍主力從赤峰縣出發往東北方向進入綏東(庫倫旗駐地),阜新縣,與通遼的第一軍組成一條防線防止日軍往西攻擊熱河。第三軍主力從承德出發,往東往南在熱河與奉天邊境駐防,最遠一個師翻越努魯兒虎山在大淩河佈防。第三軍的目的本來是策應逃到錦州和河西走廊的東北軍,但是這卻引起了張學良極大的猜忌,他竟然命令此地的東北軍對第三軍採取了防禦態勢,隔大淩河對峙起來。

······

塞北第一外交人員外務部長沈瑞麟面對現在的局勢心裡十分複雜,他很高興塞北軍進入東北,或者說對於塞北軍任何擴大勢力的做法他都是很高興的,他最巴望的就是塞北軍南下一統全國,到時候他就是外交部長了,而不是現在這樣不倫不類的外務部長。

目睹這一切的時候,他並不在國內,而是身在莫斯科。他是奉命來到這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