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2 / 4)

小說:穿越之大民國 作者:北方網

北的各種經濟組織分庭抗禮,商幫、財閥、官辦企業、散戶企業百花爭豔,看起來很有活力,其實問題是很多的。

做一個對比,顯然這些經濟角色中,最具有戰鬥力的是財閥,他們從金融到產品一條龍,抗風險能力強大,對市場有很強的操控能力,最靈活的是新企業家群體,他們普遍經營小工業,哪裡利潤高往哪裡流動,隨時打算撤出,利潤率有保證且風險可控,然後是商幫,他們以商會以鄉情為紐帶互相幫助共度難關,生命力夠強但是不夠活力,利潤率和發展空間都不是很大,但是最差勁的氣勢還是官辦企業集團了。

大量的官辦企業,涵蓋了現代工業的方方面面,但是效率極為差勁。管理者根本不考慮工廠的市場因素,有熱情的按照自己的抱負來操作企業,投資了大量研發實驗室等,製造了大量沒有市場的產品;有私心的則想方設法損公肥私,已經成了一種逆流,無法禁止;還有各種齊齊特特的工廠管理,有的工廠用大量利潤給員工發紅利,蓋住房,卻不肯歸還因購買最新裝置的貸款,讓相關的銀行頭痛不已;有的工廠大量賠錢但是卻不停的要投資,購買裝置擴大生產規模。

趙書禮已經準備對官辦企業開刀了。

他知道現在的官辦企業問題還僅僅是一個開頭,拖的越久問題越大,到了最後就成了頑疾無法醫治了。而現在也是一個契機,這些企業建立的初衷是為了增強國家的工業實力,準確的說是軍事工業實力,是為了戰爭服務的。現在戰爭已經爆發了,這些年這些企業是整府巨大的負擔,但是現在隨著戰爭帶來的市場,他可以自負盈虧甚至可以說大發一筆的時候到了。這時候是整府扔掉這個包袱的時候了,趙書禮決定出售這些企業。

三百六十七節 與蘇合作

出售官辦企業是一個長遠眼光,如果只考慮短期,顯然戰爭期間,這些企業能帶來大量的利潤,可是長久以後怎麼辦,戰後呢,這些企業在此迴歸為整府的包袱嗎。更何況即使是戰爭中,這些官辦企業的效率,也未必趕得上讓有管理經驗的企業家來管理。更何況為了避免後來出現的大量弊病,現在處理起來不但成本最低,而且更容易處理掉。

但是出售官辦企業給私人也有很大的風險,最大的風險是輿論風險,一個弄不好恐怕會被媒體揪住小尾巴不放,冠上什麼出賣國家利益之類的大帽子。像明治維新顯然是成功的,但是當年整府像財閥出賣大量官辦企業也遭到了民間輿論的詬病。

為此趙書禮想出了一個主意,以籌集軍費為名義來出售,而出售的過程中一切透明,不直接轉讓給私人,而是透過股市出售企業股份。大量的官辦企業,有計劃的分批上市,最掙錢的最先上市。而恰恰遇到了大量的江浙資本湧入,於是出售很順利。

趙書禮從來沒考慮到,這些年這些企業到底有多麼龐大,現在他總算有了個概念了。1940年初開始的不到三個月的出售行動,賣出不到三分之一的企業,竟然籌集到了一百多億的軍費。這一百多億說多不多,其實也僅僅是收回了當年的投資而已,說少也不少,塞北幣還是比較值錢的,儘管經過長達十年的通脹,幣麵價值比中央印發的法幣不及三分之一,但足夠塞北軍支援一年的戰爭了,如果用來還外債,足夠還清美國的三十億美元債務,當然欠其他國家的,比如德國的十幾億馬克,日本的四十億日元已經被趙書禮列入壞賬了,這筆欠債在他借錢的時候就已經勾銷了,他只恨這兩國太窮借不到更多的錢。

出售官辦企業的同時,還出售另外一種資產,就是凍結的日資企業。這些企業可不能用上市來處理掉,因為整府不是這些產業的所有者,而是透過拍賣的形勢來出售。當然名義上是出租,趙書禮沒想到的是日資企業的規模竟然不比官辦企業差,竟然也出售到了一百多億。當然總體上這些日資是沒有官辦企業規模大的,但是他們經營情況卻比官辦企業強了不止一星半點,每個企業不但沒有債務,反而都是有大量盈餘和流動資金的,非常受民間資本的歡迎。

按照計劃大量的官辦企業、日資企業,會在1940年底全部出售完。同時按照計劃,這些企業經過一年的適應,會很快爆發出更強大的生產力,在1941年時,塞北地區的工業生產力將完全超越日本,從而讓中國在亞洲地區成為第一流的工業國家。當然前提是,這些工業的發展不會受到戰爭的影響,可是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有句美文是怎麼描寫春天來著,哦是春姑娘來了。

1940年的春姑娘恐怕不會高興,因為中國大地,不,是全世界的大地上都在廝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