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配備東北日軍的九二九五戰鬥機,在頻繁的空戰中被摧毀,剩餘的飛機再也不敢升空,等待著新式的日本飛機調來,而他們的戰果僅僅是十三家塞北飛機,其中還有五架是轟炸機。而後果同樣嚴重,戰爭爆發一週之後,東北的天空被塞北的雄鷹佔據了,日軍徹底失去了制空權,只能每日面對對方囂張的轟炸,無計可施。
士兵們對這些不理解不要緊,但是作為現在負責四平防衛的日軍最高指揮,旅團長下田就不能不理解了。到底是高階軍官,他見過的市面要大多了,接觸的任務級別也更高,他知道塞北是一個應該正視的對手,他一個做駐華武官的朋友曾跟他說過,要是戰爭一旦爆發,塞北將是日軍要集中消滅的對手,至於其他軍閥倒是不足為患。他那朋友還跟他描述過塞北,說哪裡是一個工業地區,不亞於日本的許多工業城市,當然那時候下田沒有在乎這些,他更關心朋友口裡說的塞北廣大無邊的事情。取之不盡的土地資源,是當年還熱血的下田最感興趣的。
稍微瞭解情況的下田自然現在不會輕視自己的對手了,這畢竟不是演電視劇,日軍軍官確實驕橫無知,但是卻不傻,尤其是在已經交手後,還沒有理由的認為對手不堪一擊的話,恐怕這樣的對手根本就到不了中國,更別說原本的歷史上讓中國人打了八年。
因此下田在得知遼西地區的大部分割槽域都被塞北軍攻佔,他負責的四平將成為下一個戰場後,立馬就給上級請示要求戰術指導也就是增援,尤其需要空軍指導。他可不想在激烈戰鬥的時候,頭上不停的下蛋,但是關東軍給他的回覆是,暫時無法排出足夠的空軍戰力,只給他調撥了幾十門75口徑的高射炮,加上他原有的25口徑連裝高射機關炮,來組成防空火力。
可這些被證明無效,在第一天打下了兩架囂張的投完彈後俯衝盤旋掃射的塞北轟炸機後,很快迎來了報復,本來或許應該是投到其他陣地甚至其他城市的炸彈,全都餵了他的高炮陣地,結果一門不剩的全都報銷了。
這些情況實在是讓下田頭大,可是又不能不防守。他知道丟失掉四平的結果,他自己切腹那是一回事,恐怕日軍還將陷入非常不利的戰況中。四平是滿洲鐵路的要衝,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這裡丟失後,北方吉林戰場和南方遼寧戰場將被中**隊分割開來,到時候北方從黑龍江南下的不多,從遼西往東攻擊的部隊,錦州往北攻擊的軍隊,將把日軍切割的支離破碎。
好在關東軍總部答應從瀋陽派出步兵支援,但是憑藉自己對戰局的瞭解,他知道這援軍絕對不會多,因為在中國其他地方日軍的日子也不太好過。
二百四十七節 日軍的計劃
說日本戰局不利是言過其詞,畢竟戰爭才開始,戰鬥力沒有爆發出來很正常。
這是一次全面戰爭,也是一場持久戰,好的開始自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跑完全程。
日本在國內已經進行了總動員,日本有17個常備師團,十餘個獨立旅團和騎兵旅團,加上守備部隊一共60萬人,而經過訓練的預備役則由83萬餘人。經過動員,他們的兵力將近150萬人,在日本高層看來,顯然不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擴軍了,光是這些軍隊就足夠把中國滅亡了。他們對外宣傳中,雖然也不把中日之間的戰爭稱為戰爭,而叫做衝突,他們對動員軍隊的解釋是要教訓中國整府。可是對內的宣傳完全不同,軍部已經叫囂三個月滅亡中國了。
當然這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言已經被打破了,現在已經到了十一月了,從七七事變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四個多月了,可是日軍不但沒有滅亡中國,甚至在總體戰局上可以說是互有勝負。尤其是在東北戰局上他們極為不利,只能被迫採取防守。
這樣的情況是日軍始料未及的,他們沒有料到塞北軍的進軍速度如此神速,而且作戰似乎頗沒有章法,根本不按規矩出牌。仗著他們坦克的優勢,狂飆急進,當他們的坦克軍團抵達鄭家屯的時候,日軍在洮南的陣地甚至還沒有完全被塞北軍攻佔,這讓日軍實在是看不明白這是一種什麼戰法,在瘋狂的他們看來都瘋狂無比,可這就是閃電戰的精髓,講究的速度帶來的衝擊力,一旦慢了下來也就是失敗的時候了。
面對東北的不利局面,日軍不是不想改變,可是他們有更重要的作戰部署。
——————————————————————
宋哲元這個馮玉祥的老部下,西北軍的悍將、元老,現在則是老西北軍的唯一代表了(楊虎城那是新西北軍)。而經過忍辱寄人籬下苦苦經營,西北軍終於又有了一塊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