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將自己送入了虎口。微臣懇請陛下快快下旨,詔令河間王、東海王罷兵言和,守土保境,抵禦外敵。
“近幾年以來兵戈紛亂,各藩鎮之間猜忌不斷,從而引發戰爭不斷,諸王合縱連衡,結黨相構,災難殃及許多宗室成員,使朝廷的威信蕩然無存。如今諸王權柄凌駕於朝廷之上,朝廷已經無力裁斷諸王是忠是佞,忠佞的標準墮落為成王敗寇,那些權臣得勢之時都被譽為忠臣,失勢之後馬上被指為佞賊,朝暮之間即有反覆,然後彼此指責,相互攻伐。有史以來,論骨肉之禍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慘烈的,令臣十分痛心。”
劉弘此言可謂濁世清音,這個睿智的老人已經看出亂世的癥結根本不在於臣子的忠誠與否,而在於朝廷權威的缺失,政治話語權已被軍閥掌握,造成“今夕為忠,明旦為逆”忠奸難辨的原因就是臣子威權太重,“權柄隆於朝廷,逆順效於成敗”,朝廷無法進行約束。
因此劉弘要求兵戎相見的各鎮都督退兵回鎮,從此服從中樞命令,劉弘提議“自今以後,其有不被詔書擅興兵馬者,天下共伐之”。
當時天下洶洶,眾人都在聲嘶力竭標榜自己忠君愛國,指責對手心懷叵測,而實際上呢?魚龍混雜。范陽王、東海王、河間王、成都王、王浚本質上是一丘之貉,打著惠帝的幌子爭權奪利;劉琨、苟晞等人日後雖然成為國家的柱木,抵抗外敵流芳青史,但在內戰中的角色也不過是一姓家奴,並不光彩;再如劉喬,算是忠誠耿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