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證據顯示;當東北野戰軍已經大軍南下時;國民黨方面有任何察覺。
衛立煌置身在孤島般的瀋陽城內;關乎生死的戰場資訊也被阻斷了。
應該特別指出的是;遼瀋戰役前夕國共雙方發生的爭執與爭辯;具有完全不同性質;並因此形成了最後完全不同結局。
自內戰爆發以來;東北戰區的共產黨人以超人的毅力經受住了空前嚴酷的政治和軍事考驗;他們的政治堅定性是非凡的;他們所面臨的決戰是解放戰爭中全國戰場上的第一次;作為戰區最高軍事指揮員;林彪的任何謹慎都是合理的。大軍出動、將士用命;林彪必須承擔外人難以想象的巨大壓力。因此;無法也不能要求一個戰區將領能夠和毛澤東一樣對戰爭的全域性擁有明晰的洞察。但是;“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共產黨人在有不同意見的時候;經過民主討論最終形成統一;而一旦形成了統一;最高統帥部的戰略部署便能夠得到最堅決的執行。——這是共產黨人的得天獨厚的政治優勢;這種政治優勢是國民黨所不具備的;這也是導致他們最終失敗的根源之一。
東北的黑土地上;高粱正紅;豐收在望。
得知林彪的幾十萬大軍已經出動;毛澤東焦灼的心情終於鬆弛下來。
毛澤東認為;中國共產黨人的收穫季節——就像秋風將遍野高粱吹紅了一樣——已經不可逆轉地來臨了。
戰錦方為大問題
那一天;連線華北和東北的北寧鐵路線上突然燃起了一條火龍。國民黨軍偵察機飛行員報告說;大批共軍和百姓混雜在煙塵和烈火中時隱時現;有把這條鐵路從地圖上徹底抹掉的企圖。——東北野戰軍第二兵團司令員程子華和參謀長黃志勇指揮野戰軍第十一縱隊;冀察熱遼軍區獨立第四、第六、第八師和騎兵師、炮兵旅;對山海關至昌黎間上百公里的地段;發起了自西向東的猛烈攻擊;他們在執行這次作戰任務的時;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此刻所進行的作戰將對中國當代歷史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後來所有的戰史都是這樣敘述的:“一九四八年九月十二日;東北野戰軍拉開遼瀋決戰的序幕;戰役首先在北寧線打響。”
正是高粱紅遍田野的季節;向北寧線發動攻擊的官兵;腦海裡並沒有什麼“序幕”的概念;他們只想將被國民黨軍恢復的北寧線再次切斷;因為這裡對於華北和東北的國民黨軍來講是異常敏感的部位。
十三日;三十一師九十三團攻克石門;三十二師主力攻克安山車站;九十六團攻克張莊車站;三十三師九十九團佔領後封臺。十四日;三十三師和三十二師九十六團對昌黎形成包圍;國民黨守軍於黃昏時棄城遭到圍殲;晚上昌黎城被十一縱佔領。接著;官兵們繼續向山海關方向推進;於十七日攻佔北戴河;並威脅秦皇島港口。秦皇島港內停泊的國民黨軍海軍的多艘艦艇向十一縱實施了猛烈的炮火攔截;以掩護步兵增援秦皇島。與此同時;國民黨軍第六十二軍的兩個師緊急出動;企圖趁機奪回昌黎。十一縱主力立即掉頭西返;十八日在昌黎附近與增援之敵展開了激戰;昌黎再次落入國民黨軍之手。三十一師將第六十二軍一五一師攔截;激烈的拉鋸戰後;國民黨軍被迫退回灤河以西。冀察熱遼軍區的三個獨立師同時包圍了興城;並一舉攻佔綏中。
從鐵路交通上講;華北與東北的聯絡通道已被截斷。
這是決戰前夕林彪最希望看到的戰果。
東北野戰軍南下部隊迅速向北寧線雲集。十一日;由司令員吳克華、政治委員莫文驊率領的第四縱隊自臺安出發;由司令員詹才芳、政治委員李中權率領的第九縱隊自北鎮出發;官兵們渡過大淩河後直插錦州以北;切斷了錦州與義縣間的聯絡;並於十六日包圍義縣;致使義縣守軍無法向錦州收縮。十二日;由司令員段蘇權、政治委員邱會作率領的第八縱隊自吉林八面城南下;渡過遼河;直插錦州以北。由司令員鄧華、政治委員吳富善率領的第七縱隊自四平附近出發;南下到達北鎮後;越過大淩河;插入錦州以南;截斷了錦州守軍的南逃之路。十四日;由司令員韓先楚、政治委員羅舜初率領的第三縱隊和由司令員蘇進、政治委員邱創成率領的炮兵縱隊主力以及第二縱隊五師由遼源、四平等地乘火車南下阜新;二十日前後到達義縣;接替四縱和九縱包圍義縣。
北寧線上的戰鬥已經打響;鑑於過去因兵力分散招致各個被殲的教訓;國民黨軍國防部命令錦州指揮所主任範漢傑:“集中力量守錦州、錦西、葫蘆島及秦皇島、山海關兩區。”範漢傑立即收縮兵力;將在錦州以南駐守高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