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1 / 4)

小說:北宋仕途 作者:嘟嘟

司馬光也是一臉的欣慰:“只修了八卷,秦以前的史料基本上概括,至於後面部分。工作量太大,非一二人可以勝任。單是這八卷史料,就讓我等費盡精力兩三年。後面部分,若不能取得朝廷人力物力地支援,則難以成事了!因此老夫打算把《通志》獻上去,爭取到官家的支援,再招集天下賢才,一道把這個修史盛事繼續下去!子賢,這可是當年你提出的策略呀,哈哈。如今想來,若沒有你當年對此史編修宗旨地概括,想來也不會有今日之成就!對詞。你功不可沒呀!”

沈歡難得謙虛地道:“老師太過謙虛了,這部史書,才是你一生精力的整合呀!學生適逢其會。不過偶有亮點之言罷了,關鍵還是老師的努力呀!不過老師……此書已成。是否可以交付刊行呢?”沈歡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賺錢,這些年印書館已經發展壯大,業務不單滿足河北諸路,就是江南大部分地區,也相繼用上了活字印刷的書籍,真正做到了沈歡與周季定下的把生意做遍天下的初衷。

隨著業務的擴大,他地個人財產自然也像雪球一般越滾越大,到現在。單以資產而論。他的財富在開封也算排得上號了,至少。在這個時代,他已經不必在為錢財而苦惱了。如今,錢財對於他來說,更多隻是數字符號而已,並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不過,是人都不會嫌錢多,因此一看到《通志》完稿,沈歡想到地還是刊行以此謀利。

司馬光對此沒有多少概念,聞言說道:“若能刊行普及天下,讓天下士人都看到此書,老夫也極願如此,但是,這畢竟是史書,還需讓朝廷稽核方可,不然就是私人修撰,若給有心人攻擊,也是個大麻煩!”

沈歡只好默然了。司馬光比歐陽修要謹慎得多,也最多顧忌,讓他像歐陽修一樣透過瞞天過海釋出史書,估計司馬光是大大不肯的,既然如此,還不如順應歷史,先讓《通志》活獲得朝廷支援,到時再刊行也不遲!

司馬光也算一個雷厲風行的人,這邊才與沈歡商定,還沒幾天,他就把《通志》一書捅了上去。八月二十五,邇英殿進講,諸大臣無事,在與官家討論地時候,司馬光趁機把《通志》獻了上去。

宋人好修史,就連皇帝也有此愛好。特別是好學如神宗皇帝,更是把修史與國家大事聯絡上來。司馬光此舉,獲得了他的贊成,在看完《通志》之後,如歷史一般,他贊同司馬光繼續修下去。而歷史,也在這一刻又拐了一個彎。

若按照原先地歷史,著史,是司馬光從政治國的一種方式,而《資治通鑑》,更是一種歷史無奈的產物。王安石為相後,在政見不同、難於合作的情況下,司馬光請求擔任西京留守禦史臺這個閒差,退居洛陽,專門研究歷史,希望透過編寫史著,從歷史的興衰成敗中提取治國的經驗。而早在仁宗嘉佑年間,司馬光擔任天章閣待制兼侍講官時,看到凡間屋子都是史書,浩如煙海的史籍,即使一個人窮其一生也是看不過來的。這早就使他逐漸產生了一個編寫一本既系統又簡明扼要地通史地想法,使人讀了之後能瞭解幾千年歷史的興衰得失。他地想法得了好友歷史學家劉恕的贊同和支援。

當然,現在的事實就是《通志》完稿,而這一稿子的完結,得到了沈歡不少的幫助,至少在成書原因上,就有沈歡大一大參與。在這一點上,司馬光是極其看中沈歡的“歷史才學”的,不然當初也不會收他做學生了。

本來,《通志》應該是在宋英宗時代獻上的,英宗看後,非常滿意,要他繼續寫下去,並下詔設定書局,供給費用,增補人員,專門進行編寫工作。司馬光深受鼓舞,召集了當時著名的歷史學家,共同討論書的宗旨、提綱,並分工由劉班撰寫兩漢部分、劉恕撰寫魏晉南北朝部分、範祖禹撰寫隋唐五代部分,最後由司馬光總成其書,由其子司馬康擔任校對。至於現在,奈何歷史已經給沈歡這個小蝴蝶扇得改變了許多,宋英宗早早西去見了佛祖,這個修史大事,與他也就扯不上關係了。

那麼,神宗時代來臨!趙頊本來就多才多學。在萬千史料浩瀚史書之中,《通志》是那樣的耀眼,是那樣的拉風。他一眼就認準了《通志》比其他地史書更便於閱讀,也易於借鑑,於是對司馬光大加讚賞。

《資治通鑑》!司馬光獻完《通志》三天後,趙頊召見了司馬光,就《通志》問題進行了討論,司馬光把要繼續修下去的心思說出來,得到了趙頊的認可。於是乎,官家親自賜名地榮幸出現了他就叫《資治通鑑》!

賜名還不算。趙頊還雅興大發,親自為此書寫了一篇序文,說它“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算是對司馬光的又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