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咳咳……我……記得政令中有因地制宜因勢利導這一條,並非囿百姓於耕作。
朝廷之稅以糧米計,所以地方官員熱衷開墾農田。然而農林牧漁都是民生國富之根本,朝廷應給與同樣的重視,施政官員才會不偏頗。
該死該死!張順心裡直犯嘀咕,一個待職竟敢在皇上面前妄議朝政。
你將凌源縣的所有卷宗找出來,我帶回去好好研究一下。皇上輕輕吐出一口氣,不知為何如此在意這個職場稚雛的評論,聽他說了這麼多已經是聖意隆寵,竟還要深究一番。
煩請告知尊姓大名,下官要登記在冊。李安寧一板一眼認真履行職責。在他看來無論是誰都不應該打破規則,特別是合理的規則。
張順剛要說話,被攔了下來。皇上笑道,好,登記。
李安寧引導他走到臺案前,借閱登記的冊子攤開,皇上沾墨寫下姬倉二字。李安寧驀地發起呆來,三王爺名諱姬良,這姬倉是另一位王爺還是……。張順像被人點了啞穴,一句話不說。
這樣可好?皇上徵詢道,還需要做什麼?
大人稍後,下官這就為您去取卷宗來。
李安寧不敢將他貿然認作皇上是有道理的,凡三品以上官階都可以出入內閣,其中不乏器宇軒昂者。皇上的親弟弟,當今的三王爺就是其中之一。三王爺酷愛讀書,來藏書閣的次數幾乎是最多的,不分晝夜。
趁著李安寧轉身取卷宗的空檔,皇上悄悄地交代張順,明天帶他上朝。
皇上,這個不合朝堂規矩,若有同僚問起,老臣不好作答。
張順呀張順,你……皇上用手指點著他,卻氣得說不出話來。若有人問起,一概不用理會。
張順是先皇在位時的科舉狀元,如今任內閣大學士兼東宮太傅,從一品。此時張順忙不迭地點頭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