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隊專門請來的劉德安,一位年近50的中年人。他不聲不響,整日在地宮內奔忙,清理一件拍一件,清理一層拍一層。一層層一件件,日夜不斷。
正常情況下,拍照並不困難。但是在地下宮殿這一特殊環境下,拍一張質量較好的照片,也確非易事。地宮潮溼,照相機進入地宮,鏡箱鏡頭就沾滿潮氣露珠,必須先吹風、烘烤,使水汽散盡才能使用。發電機電力不足,燈光微弱,拍完一層,必須顯示效果,否則,下一層清理工作不能進行。這就逼得劉德安將地宮殿內當作臨時暗房,拍完一張便立即沖洗。一年多的時間,幾千張照片就是這樣完成的。
最困難的是拍攝地宮內部全景。趙其昌要求,必須將前殿到後殿、石門樓、牆壁、三口棺槨作為一個整體拍攝下來,既要顯示殿堂的雄偉壯觀,又要具有深邃的立體感,同時還不能出現電線、燈架的痕跡。劉德安整整用了一週的時間,經過無數次的反覆實驗,調整角度、位置與燈光,終於拍下了殿內的全貌。神秘的殿堂,光潔的石門和牆壁,巨大的棺槨,都在照片上清晰地顯示出來,達到了現實與藝術交融的完美境界。若干年後,這張珍貴的照片被選作發掘報告的封面,顯示當時玄宮洞開時的獨特風采。
1959年前後,正當紀錄片《地下宮殿》轟動中外時,沈傑隨同我國女子登山隊拍紀錄片,在海拔7200米的冰山上遇到暴風雪,他抱著機器堅持拍攝,不幸身負重傷,被截去全部腳趾。三十多年,他參加拍攝了一百幾十部紀錄片,獲得六個國內獎,九個國際獎。他的業餘愛好是餵養鴿子。現在除去在電影攝影師學會負責之外,他還是信鴿協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