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3 / 4)

簡化字。為此,他們不惜先革自己的命。秦本西周故地,通行的是籀文(籀讀如宙),也叫大篆。大篆筆畫繁重,始皇就讓李斯簡化為小篆,也叫秦篆。後來,程邈更簡化為秦隸。這就連低階官吏和底層人民也可以認識了,所以叫“隸書”。

◎周篆 ◎秦篆 ◎秦隸

這實在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它不但普及了文化,也延續了文明。事實上,我們民族的文明三千年不中斷,文字的作用功不可沒。從甲骨到金文,從周篆到秦篆,從篆書到隸書,陳陳相因,一脈相承。於是商文化延續為周文化,周文化延續為秦文化,秦文化延續為漢文化。承上啟下的,正是秦始皇的“書同文”。

書同文的結果,是一個更大民族的誕生。這個民族就是漢。漢族,是華夏民族的升級版。她的形成,卻其實開始於秦。實際上,如果不是因為秦帝國二世而亡,兩漢又長達四百多年之久,那麼,漢語、漢字、漢族、漢人,是應該叫做秦語、秦字、秦族、秦人的。

這就是秦始皇的三大革命:稱皇帝,反封建,大一統。革命的結果,是帝國制度取代了邦國制度,並延續了兩千多年,影響極其深遠。其政治意義和歷史地位,只有西周封建和辛亥革命可以相比。

然而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任何革命都是有代價的。在古代社會進行一場深刻的革命,甚至必須有人獻祭,有人以身試法做犧牲品。這是無法避免的悲劇。

歷史又選擇了秦。

秦始皇革命十二年後,反秦運動席捲天下,大秦帝國迅速滅亡。這當然是秦始皇萬萬想不到的。更讓他始料未及的是,首先舉起義旗的,並非他處心積慮要防範的六國貴族和遺老,而是一個小人物。

這個小人物,就是陳勝。

第二章 陳勝造反

陳勝、吳廣是九百戍卒中最不願意坐以待斃的,也是最有頭腦的人。

鐵網帝國

從某種意義上說,金城千里的大秦王朝,是被陳勝和吳廣推翻的。儘管陳勝、吳廣的起義軍很快被章邯的政府軍鎮壓,他們的“張楚國”也只存在了六個月,但,沒有前面的陳勝、吳廣,就沒有後面的項羽、劉邦,也就沒有大秦帝國的二世而亡。

這一點,毋庸置疑。

可疑的是,雄才大略的秦始皇,難道當真認為他的王朝是“子孫帝王萬世之業”?對於帝國可能面臨的挑戰和危機,他難道事先一點警覺都沒有?

有的。

一統天下之後,秦始皇並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相反,他對自己的革命成果能否鞏固,可謂費盡心機。

為此,秦始皇做了好幾件事情。

最重要的一件事,當然是廢封建,設郡縣。實際上當時的封建與郡縣之爭,雙方著眼的都是國家的安全和政權的穩固。分歧僅僅在於,王綰他們認為分封諸侯才能保家衛國,秦始皇和李斯則意見相反。

不過,秦始皇的認識,又比李斯更勝一籌。

李斯的看法,是封建並不保險。李斯說,周王分封的諸侯到處都是,何其之多。保衛了天子嗎?沒有。他們自己反倒視如寇仇,打得不可開交,周天子連和事佬都做不成。封建諸侯,是維穩呢,還是添亂?

秦始皇的看法則更深刻。他乾脆認為諸侯的存在,本身就是“不安定因素”。秦始皇說,天下征戰不已,就因為有諸侯。有諸侯,天下就成了江湖。大家都爭當老大,還有不大打出手的?恢復封建制,豈非製造戰爭?1

結論是:實行郡縣制,帝國才能長治久安。

歷史證明,秦始皇是對的。

事實上,大秦帝國剛剛滅亡,封建制度就在項羽手中復辟。此公稱霸天下後,一口氣封了十八個諸侯王。結果怎麼樣呢?重開戰端的憂慮不幸被秦始皇言中。而且最後滅了項羽的,正是被他封在漢中的劉邦。

接下來,劉邦又差一點重蹈覆轍。

劉邦稱帝之後,同樣面臨著“要封建還是要郡縣”的糾結。最後迫於壓力,不得不折中調和,搞“一朝兩制”,在天子直轄的畿輔設郡縣,畿輔之外封王侯。這就是郡縣與封國並行的“郡國制”。

顯然,這是討價還價和政治妥協的產物。其結果,不是異姓王造反,就是同姓王叛亂。公元前201年,韓王信反。漢高祖前往平叛,被困七天焦頭爛額,史稱“困平城”。公元前195年,淮南王英布反,高祖又前往平叛,被流矢所中,一命嗚呼,史稱“病流矢”。劉邦的皇帝生涯,竟是在平叛中度過的,而且按下葫蘆起來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