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2 / 4)

小說:風雨歸舟 作者:九十八度

年的大事,今年麼,除了公事之外,估計還得說點兒私事——廖家小字輩的老么,如今也成了家了……

雖然和世間常態相悖,但人活一世,匆匆如螻蟻,若是連一點真心都不能替晚輩周全,還談什麼做人的爹孃。今年是他們成婚頭一年,那小子也來給列位祖宗上香了,就是站在門邊的那一個,除了男女這條不搭調,其餘都比老么強太多,論門戶也是我們高攀了。不肖子孫在此再拜禱祝,望列祖列宗在天之靈庇佑,廖家明年人口太平,出入順利。

從祠堂出來,廖秋離說要到灶房去煮那些包好了的扁食,本來這事兒有女眷們做,但他說今年回來一趟,明年按舊規就該在菊兒衚衕過了,為爹孃兄嫂盡一點心意吧。眾人聽他這麼說,一時間感慨萬千,廖家老三走出來拍了拍他的肩道,“去吧。”。

這一拍,忽然就有了說不出的感傷。老三算是老五的半個爹,幾年的把屎把尿,幾年的來回顛簸,幾年的懸心勞神,林林總總三十來年,這就要脫手了。好傷感人。

老五笑笑,“不就是煮個扁食麼,往常我天天煮,也不見你們怎麼樣,怎麼今日要煮,你們就這副模樣?多大的事兒?!”,說完他就自然而然的進了正堂,拿了一簸箕扁食進了灶間。

廖秋離去哪,蕭煜這塊牛皮糖就黏到哪。灶間裡有好幾口大灶,大灶上邊架著好幾個大蒸籠,他們一人架柴燒火,一人控著火候,配合得挺好。

“……打從記事起我就愛在灶房待著,特別是元夕夜晚,一家人守歲,灶房裡燈火灶火都亮堂堂的,灶房裡熱騰騰的水汽好像雲霧,帶著煮熟了的食物的香,新打的麥子的香,好聞極了……後來五歲那年病了,一半時間在雲清山,一半時間在廖家,又有十年時間沒聞過這種暖暖的味道……再後來麼,從雲清山下來,多少時候都感到人命無常,最難受的時候也愛往灶房來,彷彿一聞這股暖暖的味道,心裡就踏實了。”

水滾了,廖秋離把簸箕裡的扁食一個個放進蒸籠裡,滿屋子的水汽當中,燈火朦朧之間,他說了這麼一番話。蕭煜靜靜聽著,他在聽他不知道的那段,那時候他們都還未長成,還未相遇,還未相知。

十五年。

好長。

這個五歲那年幾乎病死,死馬當活馬醫之時被送上了雲清山的人,那時候一定滿心惶惑,害怕又不解,不知生而為何、死又何辜,惶惶然之中,能給他慰藉的,除了雲清老道之外,就只有灶房的燈火水汽和食物的香氣了。

他安靜縮在灶房一角,看師兄們生火做飯,做熟了,師兄們會拿出一些先讓他吃,修道的人都吃素,素包素面素饅頭,新麥的香氣獨特而濃厚。給的時候一定雙眼透著憐憫,是對一個今日不知明日事的孩兒的憐憫。儘管如此,他還是活了下來,受盡病痛折磨的十年,他靠著對人間煙火的嚮往撐著活了下來。

蕭煜心內描摹了一個童年寂寞的廖秋離,那顆心酸痠軟軟,終於從矮凳上站了起來,默默走過去,從他手上接過簸箕,放一邊,再牽起他的手,幽幽道:“明年我陪著你。年年我都陪著你。你若是想回廖家,我們明年還回來。”。

他高,廖秋離要是想看著他的眼睛說話,就得仰起臉。他仰起臉看他,笑顏平靜有暖意,“明年在菊兒衚衕過,就我們兩人。”。蕭煜聞言心頭狠狠一撞,而後不受控制地“突突”著,突突著直奔那“就我們兩人”而去,好久定不下來。他站在灶火前,心上人的手從他手中游走了他還沒知覺,好呆。

蒸扁食是件特別耗工夫的事,幾大簸箕的扁食,都蒸熟了,天也就矇矇亮了。卯時中間各家家長起來放一掛長鞭炮,一家人圍著吃一餐扁食,然後就散了,各自回屋歇息去。

蕭將軍心急火燎地進了屋,心急火燎地想說些什麼或是做些什麼,可惜天不從人願,大年初一的大早上,宮內出事了。

宮內能攀扯到蕭煜的人,也就那麼一個,這事兒當然是這人出的。

太子出的事,若是放在普通人家就不算個事兒,不就是一幫熊孩子湊在一塊兒“拼娘”,沒娘可拼的熊孩子一怒之下揎胳膊擼袖子把自家的異母弟弟揍了一頓麼?揍也就揍了,熊孩子們自己撕扯完了,自己給自己順毛,說不定轉過一天又滾一塊兒玩尿泥了。可帝王家不一樣,皇子們打架了那是不得了的事,罰了打架的,師父們也跑不掉,少不了都拎過來教訓一頓。言官那邊跟見著腥臊的蒼蠅一般樣,嗡嗡嗡嚶嚶嚶,年初一就開始大上摺子,誰都別想消停!

第51章 太子殿下

年初一早晨,皇帝把幾位“師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