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劉禪如何處理與向寵的關係呢?“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注意,不是直接管理,而是跟老向諮詢。向寵是聽命於諸葛亮的,劉禪不能隨意調動他,只有過問權。劉禪親政之後,即派向寵到前線去打仗,向寵也不久就陣亡了。
下面,諸葛亮提到了“小人”與“賢臣”。他所說的“後漢小人”指什麼人呢?指的是宮中的近臣和外戚。有人說指黃皓。其實不然,黃皓那時還是小屁孩呢,相父從來都沒聽說過這個人。諸葛亮指的是譙周、來敏等人。這裡警告劉禪:不要讓近臣和外戚越權干政,否則下場會像後漢那樣。
蜀漢有雙隱形的翅膀(4)
要信任誰呢?侍中、尚書、長史、參軍,要信任他們,聽他們的。侍中指郭攸之,尚書指陳震,他們是宮中的大臣;長史指張裔,參軍指蔣琬,他們是府中的實權人物。
其中,只有郭攸之是劉備提拔上來的,前面說了,他是聯絡員,也是荊州派。
尚書陳震(南陽人,當年的“諸葛廬”就是在南陽)是荊州派的老幹部,是諸葛亮的死黨,又是李嚴的政敵,曾力促諸葛亮除掉李嚴。
留府長史張裔是益州人,他似乎能代表本土派的利益,其實,張裔是當初劉璋向劉備投降時派出的談判代表,在本土派心目中並沒什麼好印象,而且南中猛人雍輳Я�崴鏤庠旆詞保��咽蔽�嬤萏�氐惱乓嶠饉偷剿鍶�搶鋂�Γ�乓岜還匱涸詼�饈�輳�侵罡鵒僚傻酥サ轎庵乜�吞賦曬Γ�乓岵瘧環嘔溝模�罡鴝雜謖龐性僭熘�鰲A舾�な肥秦┫喑穌骱螅�粼詬�兄問碌淖罡嘸豆僭保�強酌鞅狽ズ螅�啥甲鍅剖等ǖ娜恕?酌魅謎乓嶙雋舾�な罰�硐炙�哉歐淺P湃巍J導噬希�諾筆幣丫�60多歲了,而且身體多病,府中的主要事務,都交給蔣琬處置,蔣才是真正的實權人物。
相府參軍蔣琬是諸葛亮最信任的心腹。蔣琬年輕時曾酗酒不治事,劉備非常討厭蔣琬,曾將其開除公職。諸葛亮多次為他說好話,但在劉備在世時,蔣琬也始終不過是個郎官。諸葛亮北伐,把成都的事主要都交給他處理,蔣琬成為實際上的留守丞相。諸葛亮首次北伐後的第三年,張裔老死,蔣琬正式升任留府長史。諸葛亮死前,推薦蔣琬為繼任者;諸葛亮死後,蔣琬從留府長史直接升任大將軍。
這些周密的人事安排和囑託,表現了諸葛亮“謹慎”的權臣個性。這也確實是非常有水平、有分寸感的安排。所以,諸葛亮在漢中用兵,但對成都的大小事務均如在掌握。
作為權臣、忠臣、老臣的諸葛亮,為國、為軍、為己、為民考慮,都必須把北伐時後方的情況安排好。有人說,從《出師表》可以看出諸葛亮的篡位野心。這種說法臆斷成分居多——如果諸葛亮想篡位,不必去打曹魏,蜀漢周邊還有很多蠻夷部落。即使在“平定南中”以後,各地少數民族的變亂也沒有停息過。《出師表》中提到的那位將軍向寵,就是在後主劉禪延熙三年時,死於“徵漢嘉蠻夷”的平亂之戰中。諸葛亮如果全心治理內部,為自己打造功勞,要廢除劉禪並不困難。但諸葛有所不為,因為那不是他追求的。
掌握了這些細節,我們才能夠真正明白《出師表》的主旨是二元的:既要平息反對派的質疑,又要向皇帝說明自己的留守安排。而在這主旨的背後,撲看到的是一個作為忠臣、老臣和權臣的諸葛亮,一個真實而又複雜的政治強人;也能夠透過《出師表》的折射,看到蜀漢的權力運作內幕,看到劉禪大局為重的隱忍是成就了蜀漢一段君臣佳話的重要因素。
坐斷“東南”戰未休(1)
——說說《赤壁之戰》的隱情與誤載
東漢末年的赤壁之戰,曹操敗,孫劉聯軍勝,三家鼎立的局勢由此逐漸形成,赤壁之戰是當時影響最大的一次戰役。在《三國演義》中,圍繞赤壁之戰的渲染與細節描寫,前前後後佔據了全書近六分之一的章節。而在北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中,對這一段的記載也頗為詳細。司馬光的《資治通鑑》,非常重視歷史事件背後的決策過程,對於赤壁之戰戰前孫劉聯合與決策的記載也非常詳細,與之相比,對赤壁之戰本身的戰鬥過程的記載簡略得多。
在司馬光的記載中,諸葛亮是促使劉備主動與孫權聯手併成功說服孫權聯合劉備的關鍵人物;魯肅則力排眾議,促使孫權準備與曹操一戰;周瑜從番陽回來,幫孫權下定決心,有了必勝的把握。然後,孫、劉戮力同心,擊敗曹操,曹操敗退到了北方。
司馬光的記載,悉從《三國志》的記載中抽取出若干相關段落,透過自己的理解,加以拼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