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按牌理出牌的武帝,卻突然發動了對匈奴的新一輪攻勢。當時,霍去病已經早殤,武帝就任命了新統帥李廣利。此人是武帝新寵李夫人的哥哥,新得勢的國舅。衛青當時還健在,但因為衛子夫已經失寵,大將軍衛青只能負責對東、西、南三面的戰線,不再參與對匈奴的作戰了。李廣利的軍事水平並不次於衛青,但為什麼他的戰績不如後者呢?因為,當時漢的軍事潛力和後勤供給能力,都已經遠遠不如衛霍的時候了。
新的一輪攻勢兵分兩路:主力由李廣利率領西進,出河西走廊,直撲匈奴與西域的結合地帶,意圖要掃清匈奴對漢朝準備佔據的西域地區的威脅;李廣之孫李陵,率領一支步兵(所有好馬都已經撥李廣利使用),北上進入匈奴境內牽制單于主力。
這一戰漢朝失敗,李廣利先告敗績,李陵也基本全軍覆沒。李陵本人投降後,成了匈奴的大將。
蘇武因此更不可能回到漢朝。漢朝接下來連年進攻失利,匈奴失去西域的大部分,也感覺疲憊,於是,兩國較量的核心環節開始從直接軍事對抗,改為主要在西域各國做外交對抗。武帝晚年,國內民窮財盡,上層禍起蕭牆,內耗不斷,國家陷入深重危機。主帥李廣利的家眷,因為國內的“巫蠱之禍”被滅,廣利本人投降匈奴,被單于當作了祭天的犧牲。而匈奴內部也同樣還是天災人禍不斷,並沒有因為李廣利作了“犧牲”就有了改善,反而天災更劇烈。
古人云,大戰之後,必有凶年。窮兵黷武的漢匈雙方,也逃不脫這個規律。
直到武帝駕崩,昭帝即位後,漢才改善了與匈奴的關係,兩國開始外交談判。但,匈奴一直拒絕承認蘇武還活著。當時,匈奴的單于已經換了好幾茬,兩國和議也達成了,為什麼還不願釋放蘇武?txt電子書分享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