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3 / 4)

小說:左手翻史書 作者:青詞

浪,混了些年。然而後來,匈奴出現了輕騎兵大軍團戰術,這種戰術的精髓,就是人(智慧)、馬(速度)、弓箭(遠端殺傷)合一,呈現出強大的機動性和殺傷力。本來,那時候沒有馬鐙,騎手很難長時間駕馭馬匹,但匈奴乘用的戰馬很特別,這種馬身量矮、耐力強、跑起來非常平穩。匈奴騎兵使用的戰弓,大多數還是骨質箭頭,對冶煉技術依賴不大。至於匈奴人的戰術,更是非常狠惡:利用旗號和誘擊,牽引出你的主力,等你在追擊中累得差不多了,也被他們的遊騎騷擾得心煩意亂的時候,他們利用天氣、地形和箭力,突然把你擠進一個預先設定好的“窩子”(屠宰場),然後就是匈奴主力的出擊和宰殺。注意,此戰術的精髓,不只是騎射,而是成千上萬人組成的騎射兵團的組合運用,和與地形、天候的密切配合。

這套戰術和裝備,從匈奴人一直延用到蒙古人,都非常有效,常把漢軍的車騎混合部隊玩得找不著北,讓歐洲的重甲騎士有勁使不出。漢族人索性修築長城,步步為營蠶食土地,就是針對這一戰術的。

後來,我在一本當代人寫的暢銷故事集裡,發現了這種戰法的靈感來源:原來,北方的戰士們,是從一種狡猾、強悍而且有點哲學味道的食肉動物身上得到靈感的,那本書名叫《狼圖騰》。

靠著這一當時世上最強的戰術,匈奴的大英雄冒頓單于統一了北方所有的騎射民族,並組建了多達30萬人騎箭的主力兵團。

就此,匈奴迅速重新佔據了河套故地,並伸出“右臂”,降服了西域各國,將當時佔據河西走廊的月氏人趕到中亞養駱駝去了;伸出“左臂”,消滅東胡,一直打到興安嶺以南。

然後,匈奴雙臂合攏,準備擁抱中原,卻發現新興的漢朝十分難纏。

漢初,因為打楚漢戰爭而民窮財盡,所以,高呂文景四朝,都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用美色和奢侈品滿足匈奴上層,延緩戰端,同時,在國內不斷積極備戰。匈奴多次犯邊擄掠,漢軍都只是嚴防要塞,堅壁清野而已。

蘇武為什麼被扣十九年(2)

經過幾十年的經營,到武帝時,漢朝已經可以一戰了,兩國迅速進入戰爭狀態。本來,因為多年的和親,匈奴已經開始逐漸習慣了和平的局面(當然,這種和平是以漢朝的憋屈為代價的)。當時很多名將,如韓安國、李廣,都不主張以徹底滅掉匈奴為戰略目標,而主張佔據其南下中原、威脅長安的跳板——河套地區就行了。可是,漢武帝是一個性格很極端的人,力排眾議,乾脆任用了自己的國舅和家奴,像衛青、霍去病這樣的人為統帥,給他們最精銳的軍隊和無限制補給——就像有錢人玩網路遊戲,用重金買最好的裝備,以“無敵模式”進入遊戲介面一樣——衛青、霍去病連續對匈奴發動了不計成本和傷亡的攻擊。衛青奪取河套…鄂爾多斯,霍去病佔據河西走廊,打通了通往西域的大門。而且,從霍去病開始,漢軍開始對匈奴境內的人口採取了“犁庭掃穴”式的攻擊,也就是開始了對非戰鬥人員的滅絕式殺掠。匈奴沒有辦法在漠南立足,於是,全部避往漠北,等待反撲時機。

兩國間大的戰事基本停下來了。

因為,匈奴已經沒有實力威脅漢朝了:戰鬥人口銳減,河套和河西走廊丟失,西域各國紛紛倒向漢朝。匈奴在軍事、經濟上都已經失去了戰爭潛力。而漢軍要與匈奴開戰,必須將幾十萬軍隊和民夫開到大漠以北,靡費巨大,並且即使漢軍勝了,也沒法在漠北立足,還得退回來。

漢武帝幾次派兵到漠北,連匈奴的人影都沒見到,於是,開始用外交手段,以派使節交涉的方式,偵察匈奴的虛實,蒐集北方的氣候與地理情報。

到蘇武出使前夜,武帝已經掌握了匈奴的虛實和位置,已經準備動手了。

還有一個微觀的背景,就是那時漢不光在打擊匈奴,促使匈奴人大批來降,像昆邪王、休屠王,以及後來武帝的託孤重臣金日磾,其實,還有大批的漢人混雜在匈奴中間。漢初,北方几個諸侯作亂,失敗後逃入匈奴。漢使到匈奴,被扣押後投降成了“漢奸”的也不少:出身胡人的大將趙信,投降匈奴後非常受寵信;衛律投降後成為單于心腹,被封“丁令王”;宦官中行說被強迫做了文帝朝和親公主的陪嫁奴僕,到了匈奴立即被“重用”,成為單于的作戰高參。

在這樣的背景下,蘇武出使到了匈奴,而且,其副使張勝等還要策劃綁架單于的母親,導致兩國外交形勢急劇惡化。在屠刀面前,張勝投降,蘇武不屈被扣。兩國就此事件展開激烈交涉。

而正在這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