氛圍。
外階上臨時鋪設了坐席,屋簷上還垂下一卷卷竹蓆,太后就正襟危坐於竹蓆之後,隱約有三四道人影,坐著的就兩位,其餘的伺候在其身後。另外還有一白衣身形坐於稍遠處的側席,看身影似乎有些熟悉。
韓文殊鳳眸輕掃,視線從一旁宮人手中的刑具掠過,不禁搖頭冷笑。
都是些只聞其名,卻從未見過真品的刑具,若不是她前半生當過導演,曾接觸過這些道具,恐怕她都不知道這些事做什麼用的。
“大膽犯人,見到太后娘娘,還不下跪嗎?”竹簾前,東福海厲聲喝道。
韓文殊迴轉過身,屈伸跪地,恭恭敬敬地拜了一拜,“臣韓文殊見過太后娘娘。”
那席上輕哼一聲,似乎不屑受其大禮。
“你這亂臣賊子,竟死不悔還,事到如今,你還不認罪嗎?”東福海聽她自稱“臣”,而非“罪臣”,便揪住不放。
“臣無罪,何來認罪之說。”韓文殊斬釘截鐵。
“你——”東福海指著他,氣急敗壞,隨即轉過頭,看向坐在席上的太后,喚道:“太后娘娘,您看……”
韓文殊絲毫不懼,微微揚頭,直視著簾中人,由於竹簾的遮蔽,她甚至看不清裡面坐著的人,卻也能感知到對方的冷漠與怒意。
太后揚了揚手,華麗的衣袖隨之蕩動,莊韻的聲音傳來,帶著無所謂的語氣,吩咐道:“用刑吧。”
旁邊坐著的人影似乎顫了一下,那道白衣身影也已僵住,只聽熟悉的聲音輕聲制止:“母后,且慢用刑。”
是嬴瑀的聲音,裡面坐著的人是城安王啊。
韓文殊眼中閃過一絲失望。
嬴瑀頓了頓,似乎是正在思考,片刻後,揚聲對韓文殊問道:“本王想問韓大人一個問題。”
“殿下請講。”韓文殊道。
嬴瑀悠悠問道:“大人可知自己犯下了何罪?”
“太后娘娘已告知微臣,然臣並未做過此事。”韓文殊定定回答。
“你是想說娘娘冤枉了你不成?”那東福海聽不下去,出聲怪叫道。
嬴瑀陰厲地眼風從他身上掃過,東福海渾身一顫,立馬噤聲,有些不服氣地看向太后,見她沒有意思相護,這才訕訕退後。
嬴瑀臉上重浮微笑,饒有興味地看著韓文殊,繼續道:“本王今日才回到長安城,沒想到竟趕上了這般有意思的事,大致瞭解了一二,卻不甚詳盡,本王向來刨根問底,鑽牛角尖,這個母后應該曉得。”
說到一半,嬴瑀依賴地看向太后,半撒嬌半正經道:“這韓大人拒不認罪,母后這邊又證據確鑿,兒臣今日在此旁觀,倒也不能置身事外。這樣吧,兒臣做個見證,母后這邊擺出證據,如果兒臣都覺得鐵證如山,便不容她再多言,直接問斬吧。”
過了良久,太后深思過後,方才冷冷宣道:“傳證人。哀家倒要看看,鐵證面前,誰能救她。”
☆、第九十六章
沒過多一會,刑部就將證人帶了過來,看身形是個瘦弱女子,韓文殊疑惑,她起初只知道那件白綢衣做物證,卻不知道還有人證。
那證人一直將頭垂得很低,再加上前後都有侍衛押送,站在韓文殊這個角度,壓根看不清她的臉,更不知道她是誰,只覺身影似曾相識,很是熟悉。
在韓文殊身前幾步處站定後,押送的侍衛退下,證人屈膝跪地,瑟縮地磕了兩個頭,道:“民女靈鳶見過太后娘娘,城安王殿下。”
此言一出,韓文殊大驚失色,鳳眸不禁睜大,脫口而出問道:“靈鳶,怎麼是你?”
“公子……”靈鳶顫抖地轉頭,眼中除了畏懼,還有一絲愧疚,朝韓文殊輕聲說了一句“對不起”。
韓文殊瞪著她,不可置信地問:“你是證人?”
靈鳶嘴唇開合,躊躇著不知如何是好,最後她目光閃過一絲決絕,輕聲承認:“就是奴婢指認公子的罪行的。”
“為何?”韓文殊憤怒地看著她,“你為何要冤枉我?”
靈鳶垂下頭,將臉埋進陰影,不去看她。
這時,竹簾後面的太后出聲緩緩安撫她,道:“靈鳶,你不用害怕,把你知道的都說出來,你首告有功,不會有人把你怎麼樣的。”
“是。”靈鳶低低諾了一聲,轉回頭,面向太后那邊,神色卻不似剛剛那般,雖還是楚楚可憐,卻已不再戰戰兢兢了,她將證詞道出,字字清晰,卻也句句誅心,韓文殊心頭大震,如同冰人一般,震驚地看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