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僧覺遠窮四十年之功精研改進,最終成為龍覺寺之唯一武道法門。
少林寺驚訝之餘亦起了求教之心,欲以易筋、洗髓二經絕學換苦行僧之金鐘罩一法。誰知當時苦行僧再度仰天大笑,只留下一句話便即離去。
“汝等貪、痴已起,如何修得我佛金剛之法?”
這一句話點醒了那位已進少林達摩院首座之位的僧人,也叫龍覺寺之名在那一年響徹天下,而龍覺寺苦行僧更是在那一年名動江湖。
苦行僧入江湖實際上是為了尋找傳承之人。由於名氣太響,無數江湖兒女蜂擁而至,恨不能立刻就削髮拜師,修習那從少林達摩院首座口中傳出,能夠度萬魔而片塵不沾佛身的金鐘罩秘法。
可那苦行僧非但本身就難找得恨,縱然有人當真找到了這位衣打補丁,一日一食還只靠化緣,困枕山,渴飲溪的苦行僧,卻是十成十地被拒絕了拜師的請求。甚至更有人被苦行僧看破了險惡用心,一不小心成了被屠的魔,被滅的鬼。
到底什麼人才能成為龍覺寺苦行僧的傳承者?什麼人才能有資格去學那絕世武功?
苦行僧一入人世,踏進江湖的第一天就宣告其目的有二,一為懲惡揚善,二就是為收一弟子傳其衣缽。但行走江湖五年,那一身出寺時的牙白法袍已然被洗到發白的各色補丁替代,苦行僧仍然只有一人,孑然一身。
越來越少的江湖青年去尋找苦行僧的蹤跡,因為一個傳言說那苦行僧懲惡揚善是真,收徒是假,來這江湖中不過是想為沉寂數百年的龍覺寺搏一個偌大的名聲而已。
有人問過苦行僧是否傳言是真,只是不論千百人問過千百遍,苦行僧都只有一笑回應。
直到有一日苦行僧將四十餘名妄圖圍殺他的魔教高手殺得只餘逃命之力,最終直破魔教總壇,竟爾從魔教中帶出一名已然九歲的少年人。
苦行僧向整座江湖宣佈,這名魔教教主之子將成為他的弟子,將來會成為龍覺寺第二任苦行僧。
武林譁然,江湖沸騰。
數十個江湖中的正道門派聯合起來向那苦行僧施壓,要求********,誰知換來的不過是一句“我與那孩子乃是佛緣”。想要再追問下去,苦行僧卻已經帶著那親眼看著他以一人之神威將魔教總壇搗了個稀爛的少年人消失不見。
世人僅知龍覺寺,僅知那神功無敵的苦行僧,卻沒有人真的知道龍覺寺在哪裡,更不清楚苦行僧從哪而來。
苦行僧幾乎可以算是來無影去無蹤,五年江湖行讓他成為了武林中人交口稱讚的正義代表,光明的化身,幾乎就是佛教金剛的代名詞。可當他突然銷聲匿跡,還是在帶走了並未完全覆滅的魔教教主之子之後,什麼是正義,苦行僧又是否能夠代表正義,就產生了疑惑。
整座江湖因為苦行僧的擇徒分成了兩極,但不論是支援苦行僧的一方還是反對苦行僧的一方,都根本找不到那個帶著魔教少年消失不見的絕頂高手。
好在江湖能夠記住一個人,更能夠讓一個人迅速被淡忘。
十八年光陰荏苒,江湖中仍然記得那苦行僧,仍然記得有一座龍覺寺,卻不再去在乎什麼魔教教主之子。魔教又怎樣?魔教教主之子又怎樣?魔教已經有了新的教主,江湖中一撥又一撥的新人出現,消失,成名。
誰還記得那個斬妖除魔的怒目金剛?
也許還有人記得,卻已經沒多少還在乎。因為那段無敵的過去,已經成為了一段傳說。
傳說而已。
就在人們正式把苦行僧,把龍覺寺升格為傳說的時候。又有一名身著牙白僧袍的苦行僧人自巴蜀之地東行,憑著足下一雙草鞋,走進了武林,走進了這座江湖。
魔教覆滅。這個在新教主統治之下意圖爭霸世間,卻用盡了那些令人髮指之手段而且讓江湖正道頗有些束手無策的魔教被一個僧人滅了。
那僧人面冠如玉,舉手投足,言談舉止無不逍遙寫意,好似一曲唱不盡的風流,道不完的瀟灑。他在一人車輪獨鬥魔教十八名高手,最終將魔教教主斃於掌下之後,將一身被敵人和自己的鮮血染紅的僧袍緩緩理齊,留下一句“我自龍覺寺來,第二任苦行僧是也”便從萬餘震驚更瘋魔的魔教教眾眼皮底下全身而退。
江湖再次沸騰,因為一僧,因為一苦行僧,來自巴蜀,那座雲端天寺——龍覺寺。
十一代神秘的存在,第十一代龍覺寺苦行僧,就在張雲的眼前,由不得他不去驚訝。
第99章 一句張真人
“苦行僧,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