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論,雖然有人認為進化論違背了熱力學第二定律,但我覺得對整個環境而言,熵還是增加的。不過,進化論並沒有真正解釋生命的起源,更別提生命起源的環境了。”
“談到環境,如果追根究底的話,自然得研究整個宇宙。那麼,宇宙是如何產生的,原因又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解釋無非有兩種:宇宙一直存在;宇宙始於某時。如果是前者,那麼在我們之前,已經有無限的時間過去,宇宙已經過去了相連事態的一個無限序列,而序列的無限就是它永遠不能透過連續的綜合而別完成,也就是說,宇宙一直存在是不可能的,它一定有一個開端。那麼,促成這個開端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郝建國想了想,答道:“開端的原因是大爆炸吧?”
姜皓星點了點頭,道:“以目前的科技來說,對此的解釋是大爆炸學說。宇宙從大爆炸中開始。至於大爆炸的原因,解釋是,時間隨著大爆炸而產生,之前沒有時間,而因果是時間概念,因此,說大爆炸的原因是沒有意義的。這個解釋雖然不能令所有人滿意,但本身也沒什麼錯誤,只是,這樣的說法似乎近於宗教,因為教徒也可以說,在第一天,上帝創造了世界,也創造了時間……只要把大爆炸換成上帝,同樣說得通。”
姜皓星笑了笑,忽然開了個玩笑,道:“或許,教徒還能說,上帝創世之前,正在為提這個問題的人制造地獄。”
姜皓星繼續道:“其實,也正因為如此,大爆炸理論提出不久,就被教會所接納。不管怎麼說,大爆炸理論還是相當成功的。透過觀察恆星的紅移,發現恆星的確正以飛快的速度離我們遠去,經測量,宇宙中氫佔75%,氦佔25%,與大爆炸理論預言一致,而如果退回到100億年至150億年前宇宙中最早的客體,也與大爆炸的粗略估計吻合,這一切都支援著大爆炸理論,而彭齊亞斯和威爾遜測出的宇宙背景輻射,這個宇宙創生時的遺蹟,更消除了人們對它的疑慮。可是,在大爆炸之後,我們的宇宙為什麼會是現在這個樣子?有現在這樣的低熵?”
“要知道,如果隨機選擇的話,選到一個最高熵的可能是最大的,而選到一個低熵的機率相當的小。對科學家們來說,最令他們感到奇怪的,是所觀察到的物質世界的結構對常量的改變相當敏感,基本力的強度稍微有一點差異,就會造成物質世界結構的劇烈變化。例如,倘若核力稍弱,質子和中子的結合就會被量子分裂破壞,所有的恆星將會熄滅。若是核力稍強,兩個質子就有可能克服它們共有的電斥力而粘在一起,便不會有氫從大爆炸中留下來,穩定的恆星也不復存在了。而假如引力的強度改變哪怕是1040分之一,就破壞了恆星內部電磁力和引力的平衡,所有的恆星只能不是藍巨星就是紅矮星,太陽這種恆星就不存在了。看起來,大自然賦予基本常量奇蹟般的數值巧合,似乎是經過精心設計的。”
姜皓星伸出了三跟手指,逐一道:“對此,主流的科學解釋大致有三種。一是認為機率是針對集合的,對單個事件,談機率沒有意義。這話沒錯,可是,不能否認,大爆炸是以一種罕見的形式,創造了一個罕見的宇宙,並且,恰好是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宇宙。這多少讓人感到奇怪。”
“對此的回答是,假如宇宙不是這個樣子,就不會有我們在這裡奇怪了。無疑,這種人擇理論多少有點牽強。另一種觀點是多宇宙理論,認為我們的宇宙只是無窮多宇宙中的一個,我們的宇宙適合人居住,同時也有更多的宇宙沒有生物存在。”
“這解釋似乎沒什麼問題,可是,藉助於無窮多宇宙來解釋一個宇宙,怎麼也說不過去,這違背了奧科姆剃刀原理。最易被接受的解釋是,宇宙開始時過熱,不容許鐵的存在,之後,宇宙又冷得太快,沒有足夠數量的核反應發生。於是,原初物質就落在低熵的氫的形態中。可是,宇宙的溫度又為什麼這麼變化?到底是偶然還是必然?而生命的產生,是偶然還是必然?”
“無生命的原子湊到一起,就有了生命。最初,人們是不相信的。他們認為活的生物體內一定有一種‘生命力’,它是神賜的。但隨著生命科學的發展,細胞被發現,Dna被發現,我們對生命瞭解越來越多,逐漸否認了‘生命力’的存在。米勒——尤里實驗在模擬的原始大氣和原始海洋中,用放電模擬閃電產生了氨基酸,更證明了生命能從無到有。可是,事情真這麼簡單嗎?”
“我們知道,物理學一直走在自然科學的前沿,從牛頓到愛因斯坦,物理學家們破壞了無數人心中的信仰,逐步強調了物質的重要性,而否認了精神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