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會是最大的承擔。
融合了諸多輪迴的轉世記憶蒼風,早已將這一切看透,生生死死,聚聚散散,在億萬年的時空裡不值一提,沒有絕對的唯一,卻有相對的獨立。
劫後餘生的人們,並不代表從此就能安然無恙,相反這只是一個開始,尚有更大的災難盡要降臨這個支離破碎的世界。
下一次毀天滅地時,倖存的寵兒,是否還能再次幸運,此時的蒼風也沒有答案。
昏迷近兩個月時間,靈魂中所經歷的一切仍似歷歷在目,醒來後,蒼風不但恢復了修為,而且還更上層樓。
或許因為曾經輪迴的身份,使得他體會到了更深層的境界,人間界極致的無情境早已圓滿,所謂無情境即是對天道有更深層的領悟,當知一切絕無例外,一切自有因果,一切自有命運,當知天道無情。
忘情境即是天道技典中的的第六層境界,太上忘情即是,這點在道宗相關經典中也的記載,然而太上忘情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很多經典中所述,難以及其萬一。
只有經歷了各樣的人生,參悟了天道的奧義,達到一定程度後方能真正領會何為太上忘情。
同樣,太上忘情也只有天界中的聖級神仙才能做到,這一步跨越,好似從人間極致達到了天界極致。
其實不然,在蒼風看來,其實太上忘情只是達到了基本神仙的標準,很多身處天界中的‘鳥人’怎麼也不能稱之為神仙,他們嘈雜的慾念如凡間眾生,頂多可稱為修仙、修魔、修佛、修妖者等等。
假若以忘情境作為標準,只怕那些許多傳說中的牛人們,絕大多數都在這個標準之下。想想都覺得可笑。
修行如神仙極致的許多大能,竟然都不知道這一生在修什麼,為什麼,懵懵懂懂間只是為了私慾,為了長生、永生在做,彷彿愚蠢的牛兒,在為頭上那顆永遠不能觸及的青草而奔波至死。
正因為他們無法領悟,所以在一次天地浩劫中,他們像是冰雹一樣從天際隕落,無論修為多高,也無法避免。
就像眼前的這個世界,無論有多少錢財,無論有多大權勢,無論如何卓越於他人,還不是在這樣的大災難中化為烏有。
所有人,在天道面前是多麼的蒼白,其實何止凡間界,天界中那些著方大拿們,不也如同凡世間各方的領袖,據他的輪迴記憶得知,天界中,也同樣有著毀滅性災難,有仙為,有天災。
一個世界如同一個凡生,也有著它的生老病死,一個輪迴接著一個輪迴。
曾經的紫薇、彌勒、耶和華,這三生的輪迴,對天道的見知最多,但在天道面前,他們依然如滄海一粟。
或許在凡生面前他們是高高在上的神仙,但在天道下面,他們卻如同這個世界中的一草一木,只是較強壯一些而已。
“天道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老聃的話誠不欺人。
至於為何如此,這裡麵包含了多層含義。
最簡單、直接的會首先想到,天道的殘忍、無情、蔑視、戲弄等等。
其實遠不止如此簡單。
萬物皆為芻狗,則無有區別,一視同仁。這裡面含著一種公平的暗意。
然真正公平否?為何得與失之間卻看不到直接的對等?很多人都可以想到這層次。
於是乎就有六道輪迴概念的引入,六道輪迴,存乎?不存乎?反正絕大多數人從未親見,即使見了也早已遺忘。
所以六道輪迴,在普通人心中,是純乎扯淡的說法。
存在或不存在,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天道有著更深層的含義。
蒼風經歷了這些輪迴,已經觸控到了邊沿,但尚未達到透徹的領悟,否則也不會一次次的輪迴下去了。
輪迴的意義在於,去掉成見,從新開始,只有這樣才能增加新的見地。這也是死即是生的更深層的本意。
擁有了往生三世的記憶,並不代表那些往生就是蒼風,蒼風是一個新的開始,也是輪迴的真義,只有成為獨立的生命,才能生出新的天道見解,蒼風此時已能領會這枚靈魂多次輪迴的本意。
正因此,他只是他,不會因為曾經的見知,而走向曾經的路,否則那便完全沒有了存在的意義。
蒼風非常欣慰,自小他便每日必夢,一日不曾間斷,夢好像是另一個世界,豐富了閱歷,成長了想像。
【天道秘典】中的夢幻法門也正是在此基礎上才能修為猛進,好像夢觀眾生的功法正是為他量身定做一般。
在夢中已渡過億萬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