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3 / 4)

小說:玄真劍俠錄(沫繁) 作者:博搏

是會凍死。我這身皮肉,細細的吃,當能讓你撐過寒冬。反正我早是廢人一個,留此殘軀只為掃灑墳塋,如今三年已過,便追父母而去,也無遺憾。

那白老虎看了看少年,一言不發的轉頭而去,消失在茫茫風雪中。少年閉目跪在墳前等死,可就在他要被凍僵之前,那老虎銜著一根樹枝回來,樹枝上竟還掛著一片嫩葉。少年吃下嫩葉,枯萎的雙臂立時恢復了氣力。老虎把樹枝朝地上一甩,就見漫山遍野的大雪盡消,從石縫中生出無數的參天大樹,顆顆都是極珍稀的樹種。

少年從此伐木為生,他販售的木材無一不是頂上之選,當真是一車圓木白銀千兩。才一年不到,便自建了個莊園叫樵莊,僱了幾十個壯漢專門伐木。說也奇怪,這石山中的樹木砍也砍不盡,白rì裡伐倒一片,第二天又有一片參天而起。少年衣食不愁的活了一甲子,最後騎虎而去,不知所終。

留下這山就得名:樵山。

神話傳說如此,到了樵山腳下一望,也確實滿眼都是鬱鬱蔥蔥的古樹。最奇的是,這山上幾乎沒什麼土壤,盡是巨大的青石,那些樹木生在石頭上,樹根好似藤蔓一樣的纏住山岩,探進石縫深處。而山石雄奇,於是這些樹木,也並非與他處一般,盡是筆直向天。許多傍山壁而長的樹木東倒西歪,各展奇形,宛如飛簷走壁的武林高手。

樵山之陽,有片莊園。但非是傳說中的樵莊,而是大雍王朝第十八代帝君的親弟弟,皇封“肅青王”的王府大院。

通向肅青王大院的路上雜草橫生,幾乎已經看不見地上鋪的青條石。離著大院門口三里,有塊石碑聳立在路邊,上面雕著一行大字:“此地封鎮三百六十年,生人勿近。”

大字下面,是定陽供奉閣的雲篆道符和大鎮國寺的梵文佛印。石碑上捆著一道手臂粗細的棕繩,半朽的繩子上吊著綠鏽斑駁的黃銅佛鈴,幾十條破爛的綵綢經幡隨風招展,上面錄的是《地藏菩薩本願經》。石碑反面嵌著一面青銅八卦鏡,鏡面直對著肅青王大院的門口。

俞和走到這石碑前停下。他此時的模樣,看起來也就僅僅比他剛從萬佛大殿中出來時,臉sè略好一些罷了。雙目中蒙著濃濃的倦意,眼眶和臉頰都陷了下去,顴骨上帶著一抹異樣的cháo紅,似乎是大病初癒,全靠剛猛的藥力強撐起了身子。

站在石碑前喘了喘,俞和的靴面上,竟然沾滿了浮塵。抬頭看著石碑上的刻字,他想起來之前六皇子周淳風所說的,有關這樵山肅青王大院的故事。

之所以亂草淹沒了道路,又有石碑封門示jǐng,乃是因為這大院的主子肅青王,在幾十年前,捲入了一樁謀逆大案。被第十八代大雍帝君,也就是肅青王同父同母的兄長,親自下旨滿門抄斬。而肅青王本人,在皇城大金殿之外,被活生生點天燈而死。

大院中上上下下近千口人,包括襁褓中的嬰孩和翁嫗,一夜之間被皇城禁軍殺得乾乾淨淨,那當真是流血漂櫓,怨氣沖天。相傳那一股血腥氣籠罩周圍十里長達三年,每年滅門忌rì前後七天,這肅青王大院上空都有怨氣結成yīn雲不散,夜晚甚至能聽到鬼哭之聲。

到了十九代大雍帝君,也就是當今振文帝君的祖父繼位。因緣巧合之下,竟查出肅青王乃是被人誣陷冤死,難怪樵山附近如此怨念不散,生出諸般詭相。水落石出之後,十九代帝君下旨修正史書,還了肅青王的清白,又懇求供奉閣與大鎮國寺派出有道之士,前往樵山大院作法,超度冤魂。

前去掩埋屍骸的軍士,回來之後盡都數月噩夢不休。那供奉閣的高道和大鎮國寺的高僧,在肅青王大院擺下鎮魂大道場,連作了七七四十九rì法事。可白rì裡倒還安寧,只消rì落月升,天sè暗沉,大院中就會飄起冰冷的細雨。這雨水帶著一股血腥味,亦有屍體**的惡臭味,沾到肌膚上,便是一片潰爛。有人傳說,當這怪雨漫空之時,從肅青王大院中看天上的月亮,竟是殷紅sè的。

當時的供奉閣大執事和鎮國寺主持大師聯袂面見帝君,說肅青王大院中積怨太深,如今雖然沉冤昭雪,但非是區區幾rì法事,就能將怨念排散,超度yīn魂入黃泉的。倒不如暫時封禁樵山,過個幾百年,待怨念自然散去,種種詭相便再不會生出。

於是十九代帝君親自將肅青王一脈的靈牌,移入了典山帝陵谷的皇族祭堂中供奉。又在樵山大院門口,將新編修的國史燒化了數千冊,再將那嫁禍肅青王之人的後嗣凌遲處死,算是告慰了冤魂。供奉閣和鎮國寺各位高手,在大院中施為了一番,最後留下了俞和麵前的這座示jǐng石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