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以德報德’。凡人以德報怨,來日那人便會以怨報德,如此不是心性問題,而是那人是不是個懦弱孩子的問題。”
白袍無語凝噎,笑著退去,與李闢塵打個稽首,拜別之後徑自駕雲走了。
……
魯皓軒自迴風法一脈,他為四海修為,即將圓滿,此時行不多遠,遇見一名道人凌空乘雲而來,遠遠朝他打個稽首。
“魯師兄回來了?”
魯皓軒一看,原來是自己一脈的黃袍,為外門弟子之一,也即將晉升為白袍,但是次序遠在自己後頭。
“原來是鄧師弟,我這剛從雷脈青霄峰迴來,現在要回大嵐峰閉關。”
他話語說完,鄧南懷問道:“那師兄的兵器可修好了?”
“……你怎麼知道我去雷脈是修兵器去了?”
魯皓軒話剛出口,便反應過來,頓時奇怪的看著鄧南懷,後者撓了撓頭,古怪道:“師兄你早上提著趕日戟出去,當時值守峰下的就是我啊。”
“哦,那個影子原來是你。”
魯皓軒恍然大悟,道:“那我去修兵器的事情都被風脈知道了?”
“不是,是之前徐師弟口中言語,我偶然聽來。”
鄧南懷搖搖頭,不再說起這些事情。
“哦,徐師弟?”
話題轉移,魯皓軒眯了眯眼睛,看了他一眼,而後道:“嗯,好個‘偶然’,南懷,我和你言,徐丘貉此人,言語不能多聞,你且記得。”
“他之前對那孩子多有推崇,怕是覺得他修不得我這兵刃,如此一般,讓你等知曉,也好落落那小子在宗門中的面子,我只是想想,便覺得該是這個道理,每當他言到那李闢塵,便是目中有一絲嫉妒之色,不過還好,不曾做出出格之事。”
鄧南懷聽完,問道:“那經過是如何,與他說的一般麼?聽聞那孩子當初三震才開一脈,看起來似乎是資質不成。”
“……事有出入,非你所想那般。”
魯皓軒搖頭:“哪裡是什麼三震開一脈,那是天驕人物,就在剛剛,你沒見到青霄峰邊有華蓋耀世嗎?那光輝你應當能看到幾分。”
“那是?”
“那是李闢塵鑄仙骨所發出的光輝,一日九骨,華蓋光耀三十里。”
魯皓軒搖搖頭,說完擺擺手:“我兵刃放在青霄峰處,十日之後我去取……”
他這般說,又想起了事情,道:“若是火工殿有人……罷了,無事。”
而這句話說完之後,魯皓軒便自顧自的與鄧南懷道別,趕回自己洞府,只留下一臉奇怪的鄧南懷站立雲頭。
第二十四章 道不傳非人,法不傳六耳
眼見白袍離開,李闢塵面對李元心,後者歎服:“看來你心境已經至凝神極致,你不修《一元靜始心經》,居然能有如此心性,從劍囚谷出,斷然不可能修行其他經文……真是讓我羨慕。”
李闢塵微微苦笑,心中無言,這心性可不是先天所生,乃是《清淨經》的功勞,而他現在的魂魄心境也不是凝神,早就踏入定息之中了。
修行者擅長推演,尤其是以玄門仙道為尊,天機之法算無遺策,可惜自己這本《清淨經》不在此列,並且李闢塵曾經試過,如果想對其他人說出《清淨經》三字,那聽字之人便如同魂魄出竅,什麼也聽不見。
也就是說,李闢塵即使想說這個秘密也是無能為力,而這更加篤定了李闢塵心中的想法,此經確實為道祖出關前所寫。
那個華山的老道士並非凡人。
至於說不出的緣由,李闢塵常常心中有感,那大道綸音迴盪,誰也聽之不得,再結合道家傳法之習俗,恐怕當是“法不傳六耳”的緣故。
正所謂“道不傳非人,法不傳六耳。”重要的道與法不能傳授給根基,緣分不合適的人,而弟子修行之後更不能告訴第三人。
如此一想,李闢塵卻是有些懵逼,之後心中也不知該笑還是該哭,這麼一看,自己倒是間接成了老聃的嫡傳弟子。
既然道祖為師,那自己豈不是與孔丘,關伊子一個級別了?李闢塵想了想,卻是敲了敲自己的腦袋,暗道這事情真是太荒唐了。
“你敲自己腦袋作甚?”
李元心疑惑的聲音傳來,李闢塵頓時尷尬,連道:“沒事,沒事,我只是想到了一些……呃……比較荒唐的事情。”
迎著四周弟子的目光,李闢塵頗感心虛,打岔道:“師兄,我有一事不知當問不當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