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與王爺說話嗎?”徐耀祖很不高興。如果是朱元璋的洪武朝,他是不會這麼得罪文官的,但是建文朝。他早看不過去了。
這些文官是什麼都管,什麼又都管不好。別的不說。單單這削藩領軍者,派的都是什麼人是。
是,太祖皇帝是殺了不少人。但是太祖後期也已經悔悟了,不是還留下了郭英、耿炳文,一幫人。
那郭英與兄郭興從太祖起兵,甚見親信,令值宿帳中,呼為郭四。跟隨太祖克滁、和、採石、太平,戰鄱陽湖,徵武昌,克淮安、安豐,皆有功,遂進指揮僉事。從大將軍徐達定中原,又從常遇春定山西,取關中,克定西,晉河南都指揮使。1380年(洪武13年),升前軍都督府僉事,又以從傅友德徵雲南有功,1384年(洪武17年)封武定侯。身歷大小百餘戰,傷痕遍體,未嘗以疾辭。又因寧妃是他的同胞姐妹,因而備受太祖恩寵,諸功臣莫敢望。
耿炳文管軍總管耿君用之子,官至大將軍,以功封長興侯。耿炳文屢敗張士誠軍,跟隨大將徐達、常遇春等攻下汴梁、攻佔大同,攻克晉冀、征討陝西,打敗李思齊、張思道。
這些人都是—生難嘗敗績的忠臣良將,可是朝庭卻不信任人家,偏聽偏信,派一些從未打過仗的年輕人領軍。
別人不說,他徐耀祖便覺得這是弄險。更過份的是他們削藩就削藩,可是全用的是黃子澄、齊泰弄險的手段。
朱允文即皇帝位後,建文帝依賴齊泰、黃子澄等人,將削藩付諸實際行動。建文帝削藩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周王朱橚。建文帝密令李景隆以北上備邊的名義兵臨開封,趁周王毫無準備之際突然將其抓捕,送至京師。建文帝將周王謫遣到“煙瘴之地”的雲南蒙化,後又把他召回京師禁錮起來。為什麼首先選擇周王呢?周王朱橚,朱元璋的第五子,洪武十一年(1378)封周王,十四年(1381)就藩開封。這次削周王名義上是因為周王次子告發他“異謀”,其實還有另外一層原因。藩王中以燕王朱棣實力最強、野心最大,建文帝一直以燕王朱棣為最大的對手,這次削藩的周王是燕王的同母弟,二人皆為妃所生(在此問題上有異議),關係最為密切,因此建文帝先廢周王,有去燕王手足的用意。隨後,建文帝又先後廢湘王、齊王、代王、岷王等四王,目標直指燕王朱棣。
在削藩問題上,朝臣本來有著不同的意見。以前軍都督府左斷事高巍和戶部侍郎卓敬為代表的一些大臣主張採用漢代“推恩”的辦法曲線削藩。他們建議建文帝把藩王的權力分封給藩王所有子孫而不僅僅是嫡長子一人,而且要異地分封,這樣藩王的權力就會逐漸削弱,不會再威脅到朝廷。卓敬更是建議建文帝立即將燕王遷封到南昌,既維護了親情,又削弱了他的力量。建文帝認為很好,卻沒有去實行。以齊泰、黃子澄為首的大臣堅決主張削藩,但在具體削藩策略上有所不同。黃子澄認為燕王實力強大,應該先削弱小的周、齊、代諸王。去燕王的羽翼,待時機成熟再削燕王。齊泰則主張擒賊先擒王,只要先剷除燕王。其他諸王自然無力反抗了。可惜的是,建文帝聽取了書生黃子澄的意見。建文帝並未意識到他的行動實際上已經打草驚蛇……
不,說打草驚蛇已經簡單了。五個藩王圈到京中,還弄死一個。雖說已經令其兒子受了王位,但是朱棣又不是傻子。這擺明要對付他,他會不反抗?
雖說你是嫡子長孫,但是你已經擺出了—幅趕盡殺絕的架式。就是沒有趕盡殺絕,也是要收回自己叔叔的土地與財勢,他們會任你宰割?
徐耀祖不這麼想。不要看朱允文祭出了朝庭的威嚴。但是不要忘了他們這些隨朱元璋打天下的人馬可並不是什麼世家子,正統什麼的……在他們這幫草根革命者看來,也就是那麼回事?與他們當年鄉下,長子長房強搶分給其他房的土地。沒有多大的區別。
對他們這幫勳貴來說。實在是喜歡不上建文朝的文官。說公一點兒,就是先皇剛過世,你們這幫小人便鼓惑皇帝殺人家的兒子,削人家的藩位。
大明的王爺真就是這麼罪大惡極嗎?
絕對不是。也不看看人老朱把自己兒子封的是什麼地方?不是東北,便是西北這樣的國防邊疆。
而且這是大明初期,不是後世的遼東遼北。就是北京那地方,這時候也是鄉下。
蒙元統治雖不過百年,但是他們對北人的殺戮。絕對不是鬧著玩的。蒙元退走,這北方留下的漢人口有—百萬嗎?如果有。人老朱也不必移民了。
就這麼個地方。要人口沒人口,要錢糧沒錢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