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擰開自己的水瓶,喝了一口水,趙鳳亭才繼續說道。
“然後我還要做批註,寫下來那些話很不錯,表達的是什麼思想內容,側重點是什麼,怎麼樣對這句話修改一下會更符合我現在的情況,或者我內心的想法。要去修改哪一點?我修改之後的側重點又是什麼?”
陷入了回憶之中,這是她成長的歷程。
“當時我把自己背寫的內容寫在一個本子上,背寫的時候在旁邊留著空格,逐字逐句做批註。後來批註做完以後,我又針對於批註開始檢查,對照整理,我的哪些批註淺薄,需要改正。之後把批註整理好了之後,我開始對照批註,在原來的背寫的內容上圈畫。”
學習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武功同樣如此。腹有詩氣自華,在武功之路上想要大成,需要歷經許多磨難。文章讀上也同樣要經歷精神的考驗。
趙鳳亭繼續說著:“我在背寫的內容上圈畫,寫出這個稿之中哪一句可以刪除,哪一句不能刪除。那一句我不能理解,雖然理解不了這句畫的全部內容,但我也要寫出來我現在認為它所反映的,留著以後更好的對照。還有什麼句子無關緊要,我可以不必管它。”
有一種孤寂很少有人能理解,學武可以練體,文章以練心。董廣覺得趙鳳亭在講述自己的經歷的時候,有著一種綽約的風情。
劉勰在《文心雕龍。風骨篇》中曾經寫過:“故練於骨者,析詞必精;深乎風者,述情必顯。捶字堅而難移,結響凝而不滯,此風骨之力也。”
這是文章學者之中的煉骨之道,董廣剛開學在學校圖館中到這一段話,他感覺特別符合面前的這個女孩。
“之後我又找了另一個本子把我覺得不能刪除的內容抄寫下來,同時把我修改過後的那些句子抄寫下來。”
董廣心裡對趙鳳亭的話有一種共鳴感,趙鳳亭在努力的鑽研本上的每個字句,董廣又何嘗不是努力地想要把功夫的每一點都鑽研到呢。
從剛開始練拳,到後來基本功提升身體的素質,反練拳術。之後練習打法,每天早上洗臉的時候憋氣練肺,太陽剛升起的時候眼睛對著太陽練眼。
之後練習拳術的打法,最近又把步法化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每一次走步行路都是在練連環拳的步法。
不一樣的領域,不一樣的精彩,兩個人付出的卻是同樣的努力。
“然後我找了第二個本子,開始再一次審閱我抄寫的這些句子,它是不是能把我想表達的意思表達出來,如果能,那麼它的語句是否通順。一句一句有沒有連在一起不通順的,有沒有段落連在一起轉折幅度太大的。”
工作量是很大的,如果沒有親身經歷過,一個人嘴裡是絕對很難把這些瑣碎的東西說得這麼細緻。
“中間有的段落轉折幅度太大,我又找了第三個本子,列出了我覺得合適的排列順序,讓段落之間更加有順序,層層遞進。連在一起把我所想表達的就能表達到更加突出。更直接。”
這是把一本的內容融會貫通的過程,不用趙鳳亭解釋,董廣聽她的描述已經很清楚的知道她做了什麼,在這個過程之中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說著要融匯貫通的人很多,但是董廣很少見到有人會像趙鳳亭這樣一字一句,身體力行的來做。
“排列好之後,我又把我理解的內容背會。去充分考慮我所理解的重點。這就算是我讀的第四個層次,可以勉強說為融匯貫通。”
趙鳳亭撩了撩耳邊的頭髮,了一眼身邊坐著的董廣。趙鳳亭微微一頓:“不過這可還沒完哦!”
“馬克思的墓誌銘上有這樣一句話:世界上的哲學家千方百計的以各種方式解釋世界,但是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對啊,應用到實處的才是真的!”董廣接了一句,就像他自己已經把武術練到了身體上,自己身體上也感覺到了有明顯的的變化。
如果單純的只為讀去培養高貴的氣質,那就是捨本求末了。氣質是自然而然誕生的,讀的本質在於每一本中都有它獨特的魅力與所要表達的情感內容。
我們的根本是為了學習這些內容,是自己學習到更多,可以幫助自己未來更好的成長。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也是最壞的時代。
趙鳳亭點了點頭,董廣明白她的意思。兩個人在一起交談,更準確的說,是趙鳳亭在講著自己讀學習的經驗。
“如果不能運用我的感悟和所讀的內容,那麼也稱不上活學活用。當時我們已經高三下半學期了,幾乎沒有多少天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