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飛道:“看來,你還是比較人道主義的。”
陳若玲道:“你錯了,我不是出於人道主義。非洲有幾十萬礦工從事挖礦工作,一個全球最大的礦井,每年死幾十個人算什麼?沒有誰會譴責你,死去的人也不會有人憐憫,後面多的是人排隊等著上工!”
楊飛皺眉道:“那你剛才說要儘量降低礦工的死亡率?”
陳若玲道:“因為死的人太多了,我會覺得不划算。你想想,死一個人,是要賠償款的,兩萬多條人命,那得賠多少錢?我還不如儘量降低死亡率,說不定賠償的錢,比技改的錢更低。”
楊飛瞬間無語。
陳若玲道:“而且,我可以打著人道主義的旗幟,以關懷礦工生命為口號,請求當地政府和社會的援助,這樣一來,我進行技改的費用,就能降到最低,還能博一個好名聲。何樂而不為?”
楊飛不得不承認,她的思維,才是最正確的。
他不由得想到,哈佛那次案例分析,自己的回答,之所以受到礦業公司代表的歡迎,就是因為對方正好需要這樣的解決方法。
而楊飛的想法,和陳若玲的想法,如出一轍。
想到這裡,楊飛忽然感到一股深深的寒意。
陳若玲道:“你剛才說的礦井,在非洲是真實存在的,去年下半年,他們停業兩個月進行技改,並獲得了政府的慷慨支援,社會也給予了高度的讚揚。他們的行為,被廣大礦業公司模仿。”
楊飛更加無語了。
陳若玲道:“不愧是全球最大的礦業公司,能想出這麼完美的解決辦法!我剛才的回答,其實也是參照他們的做法,並非我的原創。”
楊飛震驚道:“那你知不知道,誰是這個想法的原創?”
陳若玲道:“我不知道啊,不過,我敢肯定,這個人一定是個商業天才!一個天生的資本家!”
楊飛指著自己的鼻子,沉聲說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陳若玲訝道:“是你?”
楊飛把自己在哈佛上課的事說了一遍,並道:“哈佛的每一個案例,都是真實的,也是各個企業需要解決的難題。我當時並不知道,我的回答,會在非洲引起這麼大的連鎖反應。不過,我當時只想挽救礦工的生命,壓根沒有想要替資本家節省成本。”
陳若玲道:“不管怎麼說,你在替資本家節省成本的同時,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起碼救下了無數礦工的生命!”
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