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一般人,一不小心掛科,獎學金就別想了,連順利畢業都難!
好在,我們的主人公楊飛同學,並非普通人。
楊飛也很在乎成績,這畢竟是對學生一個學期的總結。
他雖然很少來學校上課,但他並沒有放鬆對學業和知識的渴求。
事實上,楊飛比任何人都更注重學習。
別人來上學,是為了拿文憑,為了考試及格。
楊飛來上學,是想學真本事。
他在這裡學到的每一個知識點,都可以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
清大的化學系,在國內都排得上名,這裡彙集了眾多專家學者。
楊飛貪婪的汲取營養,把學到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商業。
可是,他太注重實用,反而忽視了考試。
楊飛是有選擇的學,考試卻是全面開花。
於是,他不可避免的掛科了。
“楊飛掛科了!”
這句話成了新聞,在校園裡不脛而走。
“呵呵,他掛科很稀奇嗎?聽說一個學期,他在學校的時間,加在一起,也不超過一個月!”
“他都那麼有錢了,還在乎成績?”
“就是,他畢不畢業都無所謂啦。”
“楊飛掛科,不管怎麼說,都是大快人心的一件好事!”
“……”
楊飛本人掛科,他是有心理準備的。
這半年來,他實在太忙,只在考前,拿寧馨的筆記好好複習了幾天,還像模像樣的熬了幾個通宵,害得蘇桐陪著她,端茶道水,紅袖添香。
楊飛沒想到的是,創業社的“老闆”們,也有眾多掛科的。
這個問題就比較嚴重了。
創業社的大面積掛科,引發了學生們的大討論。
學生來學校,到底是為了學習?還是為了賺錢?
如果你想賺錢,你可以去社會上賺,你別佔著學校的坑不學習啊!把這坑讓給想學習的人多好?
這種議論,剛開始只是小範圍的,但很快就傳遍了全校。
新學期一開學,幾乎全校都在聲討創業社。
不排除有眼紅的同學,但更多的學生,卻是真正的關注“學生與老闆”這個關係。
到底什麼才是正確的?
不讀書,去賺錢?
還是邊讀書邊賺錢?
抑或是先讀書,再賺錢?
在常人的意識裡,當然是學而優則仕,學而優則商。
但現實是,很多初中沒畢業的人,卻當起了大老闆。
你當老闆就當老闆吧,還動不動就把“我初中都沒畢業”掛在嘴上,那不可一世的表情,時時刻刻刺激同時代的大學生。
初中沒畢業,本來是貶義,說明這孩子貪玩、不愛學習。
但一旦他當了大老闆,請了些大學生來打工,馬上就得意忘形。這句話也成了他炫耀的資本。
這是一個變革的大時代,各種思潮湧進國內,衝擊和改變人們的三觀。
清大做為學習前沿陣地,面對創業社大面積掛科的現象,引起大討論,也在情理之中。
對此,楊飛也很無奈。
很不幸,他做了一個“錯誤”的表率。
學校的辯論組,專門就此事舉行了一場辯論賽。
正方支援創業社,說學習的目的,也是為了將知識轉化成生產力,創業社的同學,只是做了先鋒,邊學邊實踐,這種精神是值得鼓勵和提倡的。
反方堅決否定創業社,說學生的任務就是學習,你想賺錢,那就乾脆不用來學校,社會那麼大,隨便你去闖。
正方說,在學校可以學到更專業的知識,再用來創業,可以事半功倍,何樂而不為?
反方說,對方辯手一再強調,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賺錢?可是學習的目的只是為了賺錢嗎?學術研究、科學開發,不是更應該重視嗎?如果只是賺錢的話,你初中畢業也可以創業。如果大學生都向錢看,全部去創業,那我國的學術誰來做?我國的科研誰來做?
辯論賽的結果,楊飛第一時間就知道了。
反方勝。
終於,學校高層,對此重視起來。
系主任姚萬春,約談了楊飛。
楊飛坐在姚萬春辦公室裡,對方還沒開口,他便知道話題了。
“呵呵,楊飛啊,”姚萬春笑容滿面道,“學校新的公寓樓,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