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國內外市場上的公司,不乏壽命在百年以上的優秀範例。
瑞典的斯托拉造紙和化學公司創於13世紀。
日本的住友集團已有100多年的光輝歷史。
美國的杜邦公司已近200歲。
英國的皮爾·金頓已領風騷171年。
我國的百年老店同仁堂依舊生機勃勃。
可對於大多數現代企業,它們的壽命是相當短的。
這種短暫,並非我國企業的專利,外國也同樣有這樣的憂慮。
美國大約有62%的企業壽命不超過5年,只有2%的企業能存活50年;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不到7年,大企業平均壽命不足40年,一般的跨國公司平均壽命10-12年。
然而,這一長壽企業的數量,在島國卻十分的驚人。
島國有近家百年企業,而我國僅有10餘家?
我國古代重農抑商,直到現代,有的省份,也以讀書為主要出路,並不重視工商之路的發展。
在很多家庭裡面,除非孩子實在讀不進書,沒得辦法,才讓他們提前進入社會發展。
太多的精英人士,被綁架到了科舉和考試的道路上,而沒有走創業之路。
這或許是我國百年企業比較少的一個重要原因。
另外,近現代,我國戰禍不斷,對工商業的破壞尤其嚴重,出現斷層,也就不足為奇了。
楊飛在哈佛商學院時,曾經就企業的長壽問題,諮詢過不少導師。
然而,這是一個社會命題,不是哪個導師可以回答的。
楊飛找到相關資料,研究了島國企業史。
他發現,島國企業長壽的秘訣有很多,但大多數企業,都有兩個共通眯,那就是誠信和不上市。
上市的百年企業也有很多,但更多的老企業,卻選擇不上市。
楊飛和集團內的老總們,進行了一番激烈的討論。
最後,大家一致覺得,有以下幾點,是值得學習和警醒的。
首先,企業要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而且必須非常敏感、敏銳,也就是說能夠很快地適應整個環境的變化。
其次,整個企業要有高度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再次,公司的財務策略要比較保守。不僅僅是公司在創業早期信譽不足貸不了款,更多的是到了企業成熟後,也不會盲目地擴張,因為擴張很有可能成為公司將來倒閉的一個致命的轉折點和導火索。保守的財務策略是一個企業成長、成熟的首要條件。
最後,要有較高的包容度,也就是說企業的總裁和員工間的關係,包容性要非常強。
這些,是大家在企業經營中積累下來的經驗。
會議開了一個多小時,眼看著就到了凌晨一點。
楊飛看看手錶,說道:“我再著重說一點,企業要想長久,離不開匠心。什麼是匠心?我理解的匠心,是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和資金,以極致的工藝打造器物。我們經營的是工廠,生產的是產品,說到底,我們就是工匠,所以,匠心,是我們企業管理者必不可少的精神!”
“我們美麗集團,走過了第一個五年。今天,我們在這裡討論企業長壽的秘訣,五年以後,我希望,我們還能坐在這裡,繼續討論這個問題。真正豁達的老人,是不忌諱談壽命的。討論、正視生命的長短,我們才能讓餘下的生命,活得更加精彩。”
“時候不早了,但我們的會議還不到結束的時候。”楊飛道,“大家先喝杯咖啡,我們接著討論。”
企業長壽的問題,最終也要落實到經營和管理中的方方面面,目的也是為了企業的發展。
大家飲過咖啡後,楊飛趁著眾人精神好,提出新的命題。
“之前我們討論過了,企業不能盲目的擴張,但又不能不擴張。尤其是我們美麗集團,經過五年發展,已經成長為國內第一的日化大企業。但是,我們還不能滿足於這個成績,我們的目標,是成為世界第一。”
這是楊飛第一次,公開提出這麼偉大的目標!
在楊飛出國之前,他只顧著發展企業,並沒有提出世界第一這樣的大目標。
現在,楊飛提出來了!
這說明,楊飛打算向著全世界的市場前進。
“很久以前,我跟蘇桐說過小遊戲,叫貪吃蛇。什麼叫貪吃蛇?就是一個場景中,有很多條蛇,每個玩家操控其中一條蛇,你只有不斷的吞食、吞食,才能壯大自己,吞食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