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為戰爭準備好了的,還有武上城的老百姓。
整個大陸上的國家,不論大小,幾乎都是王權統治,而王權統治的根基卻是為數不多的上層。而組成這些上層的,就是各大家族。
武上城也不例外,葉宣棟就是這裡的最高統治者或者叫城主,統治者都會盡其所能的從老百姓身上榨取利益,這一點葉宣棟也不例外。
但是有一點葉宣棟比其他地方的統治者做得更好,那就是在對待城內老百姓和爭取民心方面,雖然他並不懂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但他天性不壞,又跟隨父親葉定國多年,目睹了戰爭給老百姓帶來的傷害,所以他做了武上城城主之後,為當地的老百姓做了很多深得民心的事情。
也許他也是無意之舉,但當地老百姓卻很買他的帳,比如殺貪官,比如修建水渠,雖然他的本意是,貪官貪的賬款裡面,有部分是他葉宣棟的,另外一部分才是南丹國的,這可能就是他殺貪官的初衷。
但老百姓很認可他的這種做法,這為他的統治贏得了部分民心。
再比如修建水渠,他的本意是將水引到種植地方,讓收成更好,當然作為地方統治者的收益就更多。
但實際效果是,收成好了,老百姓自然會記他的恩,無形之中為他贏得了廣泛的聲譽,這倒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他並不懂得這些經營之道,畢竟他是武將,他只是憑藉他的本性做事。
還有葉宣棟如此拼命的重要原因在於,這是他的城市,城被攻破,他也就一無所有。
城裡的普通老百姓很早以前就知道靳國大兵壓境,該逃離的早就攜妻帶子離開,而沒有離開的大都是自願留下來幫助守城的,畢竟武上城是他們自己的城市,一直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他們,對這片土地有著深深的眷戀,還有他們的財產都在這裡。
武上城失去了,他們的東西也失去了。
這些自願留下來幫助守城的平民,大約有五萬左右,雖然他們沒有穿戴盔甲上陣殺敵,但武上城的堅守,和這些普通而默默無聞的平民的奉獻有著很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