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4 / 4)

小說:重生之嬰獄 作者:片片

書記也被打倒下放,喬文因此無可避免地被迫放棄學業,走上眾多上海知青的路——坐火車到東北,開墾北大荒。

喬文到北大荒種田墾荒餵雞趕鴨的時候已經快要到十年文革的末期。

而這個特殊的時候,不得不提起一個名字:白啟嫻。

白啟嫻原是河北師範大學的畢業生,1968年被下放到河北省滄縣閻莊公社相國莊大隊“插隊落戶”。1972年與同隊一小學文化水平的農民成婚。1973年底,由於外人閒話,白啟嫻盛怒之下連寫幾封信寄給報社,以“決心紮根農村幹一輩子革命”的婚姻吸引世人注意。其時“批林、批孔”運動剛剛拉開帷幕,正需要造就白啟嫻這樣的“反潮流”典型。所以,白啟嫻的影響迅速擴充套件到全國——

1974年初的《河北日報》和《人民日報》全文報道她的事蹟,說她的信件“是一篇生動的批林、批孔和進行路線教育的好教材”,希望“湧現出更多敢於同地主資產階級舊思想、舊傳統觀念決裂,敢於反潮流的人物”。如此政治化的婚姻,是縮小“三大差別”的好途徑。

隨即,全國各地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更多“反潮流,要紮根農村幹一輩子革命”的女知青。

而喬文不在此列。

與頭腦發熱的同伴相比,她更冷靜,也更聰明。喬文一直在等待回上海的時機到來,可到最後,這似乎成了一個空渺的幻想。眾所周知,在文革後期工廠招工是知青返城的最大機會,而招工很明顯也有著一層性別歧視,男知青都返程,女知青大批滯留農村,無法就業。

喬文由於出身不好卻處處透著一股子清高的氣質,在知青點頗受歧視。而當下的狀況不知什麼時候是個頭,女知青所謂的能夠出人頭地的最好方式,就是嫁給貧下中農,以獲得男方相對來說較高的政治地位。

喬文便處於這樣一個兩難的境地上,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她不得不開始考慮一些問題了。於是到最後,喬文也無奈選擇了朝現實低頭,嫁給條件還不算太差的農民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