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大學。
資訊科技研究院副院長,辦公室。
潘偉康看著面前的得意弟子和方辰陷入了沉默當中。
方辰和鄭保用的來意,他現在已經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鄭保用搓了搓手,一臉的緊張,似乎在等待著命運最後的審判。
見狀,方辰決定主動出擊,徑直開口道:“潘院長,我覺得這其實可以算作一次校企合作,我們企業出資金,院裡出人,到時候技術的所有權歸企業,但是學校可以獲得一定的報酬以及相應的著作權,這也算是響應中央號召,產學研相結合。”
方辰的話其實很簡單,他出錢,潘偉康出人,大家共同搞科研,至於說研究成果,利歸他,名歸潘偉康。
他覺得這個應該是合適的,對於大部分的科研人員來說,科研成果的實際應用並不重要,有大把研究成果因為種種原因,其實並沒有轉化為實際的產品。
對於他們來說,東西研究出來,發完論文,頂多同行專家坐一起開個研討會,那麼這個科研專案就可以圓滿的謝幕了。
當然了,如果說強制性要求科研人員的成果都要轉化為實際,這不現實,更不可能,霍金是研究黑洞的,但誰也沒說必須把黑洞造出來啊。
而且方辰話裡已經說的很明白了,只要潘偉康願意放人,他額外給報酬都是可以的。
當然了,潘偉康出的人,必須是鄭保用才行。
等於說是讓鄭保用以搞科研,搞專案的名義來給方辰工作。
這樣鄭保用即可以繼續學業,又可以為方辰工作,而潘偉康也能得到名和利的收穫,可謂是一箭三雕。
前世,華為就是這麼幹的。
至於說會不會因此導致博士畢業延期,鄭保用並不在意,能畢業就萬幸了。
可誰知道,潘偉康看了方辰一眼,搖了搖頭,“方總,其實這個並不重要,我現在好奇的是,您為什麼肯給保用發八十萬的年薪?”
方辰微微一愣,他沒想到潘偉康竟然問的是這麼一個問題。
他覺得雖然八十萬的年薪不少,但是對於潘偉康這樣一位水木資訊科技研究院的副院長來說,應該並不算什麼。
像這樣的人都擁有教授,博導職稱,享受政務院津貼,甚至有的還能評上學部委員,在華夏他們能享受很高的,跟官員一樣的待遇,或者說他們本身就是帶著級別的科研人員。
而錢嗎,大概也是不缺的,雖說現在的科研經費沒有後世那麼充足,但是他覺得像潘偉康這樣的副院長來說,每年從科學院,從郵電部,包括一些像燕京有線電總廠這樣的企業,弄個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科研經費應該是不難的。
可以說,在物質上,這些知名的學者其實都應該得到了最大的滿足了才對。
甚至他已經準備為鄭保用,付出幾百萬的所謂科研經費了。
當然了,他只是這樣準備,實際上應該是用不了這麼多的,如果真要是拿幾百萬才能把鄭保用挖走,那前世的華為是怎麼做到的?
打死那時候的華為,華為也拿不出幾百萬啊。
而且方辰真的鬧不清,潘偉康關心的第一個點,為什麼是八十萬的年薪。
“大概是因為我覺得鄭保用值這個錢吧。”方辰給出了一個模稜兩可,老生常談,萬金油般的說法。
可誰知道潘偉康眼睛一亮,似乎突然來了興趣一樣,“那方總作為大企業家,我想問您,您是否覺得科研人員能創造出來鉅額的財富,就應該給予像這樣豐厚的報酬嗎?”
方辰沉思了一下,然後點了點頭,“我覺得應該是這樣。”
潘偉康的興趣似乎更濃了,他繼續追問道:“可是方總您就不覺得,即便保用是個人才,但以現在的工資水平來說,您其實給他發個一千塊,甚至兩千塊錢,就已經足夠吸引和滿足他了,畢竟這已經比一般科研人員的工資高二三倍了,可您為什麼還願意給出八十萬,這樣一個遠超正常報酬的薪資呢?”
鄭保用無語的看了看天花板,有這麼說自己學生的嗎?
什麼叫做即便他是個人才?
他明明就是個人才好嗎!
方辰撓了撓脖子,他有點急躁了,他覺得這潘偉康不應該是什麼資訊和通訊工程的教授,而是人文社科的教授才對。
他為什麼發這麼高的薪水,這是一個理工科教授該關心的事情嗎?
但鄭保用還在人家的手裡,方辰只能耐著性子說道:“潘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