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3章 要考慮價效比(1 / 3)

小說:重生浪潮之巔 作者:佛即心兮

“這個恐怕有些難,因為一塊CPU晶片的效能,主要受到製程,指令集和主頻這三個方面制約。”

“前兩個方面,想要縮小製程,以容納更多的電晶體,增加運算能力,是最為艱難的,需要整個國家半導體產業的提升才行。”

“而想要在指令集上動腦筋,雖然看似可能,但作為科研人員來說,最終運用在晶片上的指令集,一定是此時最先進,最優秀的指令集,集全體科研人員智慧汗水之大成的存在。“

“想要將其提高,那簡直就是在要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其難度自然不言而喻。”

“那麼想要提升CPU晶片效能,相對比較容易的,無非就是提高主頻這條路了,也是最為有效的手段,甚至一些電腦DIY高手,就可以透過除錯主機板BIOS提高主頻,來提升效能。”

“但提高主頻也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想要提高主頻,必然要增加CPU電壓,這樣才能使之相互匹配,不至於出現黑屏等問題,可如果長期加電壓的話,除了會導致CPU晶片功耗發熱增加以外,更會減少CPU晶片的使用壽命。”

說到這,倪廣南看了方辰一眼,猶豫了兩秒鐘,隨後便十分堅定的說道:“所以說,我的建議是,不額外增加主頻,只要符合設計要求就行。”

說實在話,他真的有些無法理解,方辰為什麼會想要增加CPU晶片效能。

當然了,他並不是說,增加CPU晶片效能不好,反而增加CPU晶片效能,是作為一家晶片企業,乃至於整個半導體產業,一直以來長久的追求。

甚至現代計算機的繁榮和長盛,就是建立在CPU運算能力越來越強上的。

第一代計算機,ENIAC,這個重三十噸的龐然大物,每秒鐘的計算速度只有五千次,而現在最新一代的英特爾CPU晶片,與其相比,何止增加了上萬倍。

但他認為這種CPU晶片效能的增加,是應該建立在更小的製程和更好的架構上,而絕不是簡單粗暴的將主頻提升上去。

說個不好聽話,如果把主頻提上去,不會對CPU晶片造成任何的損壞,那晶片公司為什麼不自己就把這件事給做了呢?

晶片公司不這麼做,肯定是有自己的道理。

再者說了,以現在絕大部分使用者對電腦效能的需求,386或者486固然有些落後,但還是能滿足基本的使用。

甚至說個不好聽的,1982年釋出的286晶片,主頻最高才20MHZ,到現在還有大量的使用者在使用著。

畢竟就算是歐美國家,也沒有說奢侈到,把當時好幾千美元買的電腦,隨隨便便就扔掉的地步。

“倪院士,我是知道增加主頻對CPU電腦的危害的,但現在計算機的發展日新月異,各種各樣的功能,軟體層出不窮,如果我們CPU晶片的水準只有386和486,那就意味著很有可能,難以安裝上最新的作業系統,使用最新的電腦軟體。”

“這對於擎天晶片的競爭力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損失。”方辰誠懇的說道。

不過,話雖然是這麼說的,但方辰突然提出如此一個看似十分非分的要求,自然有他自己的小九九在。

計算機,乃至於所有半導體產品,因為摩爾定律的存在,這就導致了,只有能生產最先進半導體產品的那個企業,才能大口吃肉,第二名頂多也就蹭口湯喝。

這要是第三名,真是連吃屎都趕不上熱乎的。

而放在擎天電腦上,也是同樣的道理。

因為製程技術的落後,很有可能導致,即便擎天電腦的水準已經達到了486的程度,其價格也不會比英特爾最先進的奔騰二代電腦便宜多少。

之前也說了,摩爾定律證明了,積體電路上可以容納的電晶體數目在大約每經過18個月或者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換言之,處理器的效能每隔兩年翻一倍。

更代表著,每一塊錢所能買到的CPU晶片效能增加了一倍。

這也就意味著,即便還是那塊CPU晶片,每十八個月,價格則必須下降一半才行。

486晶片跟現在奔騰一代CPU晶片相比,差了兩代,那也就說明了,奔騰一代CPU晶片,每塊錢能賣到的CPU晶片效能是486晶片的四倍。

在成本不比奔騰一代CPU低,然後效能還只有人家的四分之一,這就是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不起來,更別說跟英特爾等國際頂尖晶片企業,形成競爭的原因所在。

然而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