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辰面帶微笑的看著張如京,但心中卻有一絲難掩的無奈,甚至悲痛。
張如京破釜沉舟的悲壯之舉,並沒有換來如楚霸王項羽般,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
在中芯國際成立的第三年,發生在世大公司的那一幕,又發生在了中芯國際身上。
一位“要人”約張如京見面談談。
於是,張如京有些納悶的到了香江,這位大佬臉色陰沉的說:“你和你的中芯國際偷盜了我的技術!”
緊接著,便將離職員工的“認罪書”被甩到張如京臉上。
因為當初來大陸創辦中芯國際,大量缺少技術人員,所以有不少中芯國際的員工是從臺積電跳槽而來的。
而這名離職員工的認罪書,就出自從臺積電來的那批員工中的一員,其乾脆利落的承認了自己的間諜行為。
於是,這位大佬給張如京三條路,一條是臺積電收購中芯國際:第二條是跟中芯國際打官司,讓中芯國際身敗名裂:第三條路是張如京離開中芯,從此後不得從事晶片與電子行業。
可無論哪一條,張如京都無法答應。
於是乎,一場針對中芯國際和張如京的龐大訴訟展開了。
從2003年開始,臺積電就向美國三家法院提出訴訟,狀告中芯國際侵權、竊取商業機密,索賠10億美元。
那是中芯一年銷售額的3倍。
庭外,是一份屈辱的和解協議:中芯國際賠償臺積電1.75億美元,此後必須將自己的技術存入第三方託管帳戶,臺積電隨時檢查是否侵權,為期兩年。
張如京正全力籌劃上市,以求中芯國際的擴張,加之落人口實,答應了和解條件。
2004年,“中芯國際”在香江和美國上市,創造了全球第三大IPO,再次成為成長最快的半導體代工企業。
蓋了“紅色”章的中芯國際,開始在國際上迅速佔領市場。
臺積電坐不住了,再次懷疑發展如此迅速的中芯國際,必然偷了自己的技術。
2006年,一紙訴狀,又將中芯國際告上美國法院,張如京第一次割地賠款,只換來一年半的安寧。
臺積電又贏了,拿了中芯國際2億美元賠償,和10%的股權,成為大股東之一。
一直被灣灣當局針對內地投資政策所限制的臺積電,終於靠訴訟進入了大陸。
這就是華夏半導體產業史上著名的“割地賠款”案。
然而這並不是結束,2009年,臺積電再次起訴中芯國際,美國法院判決臺積電起訴中芯國際“竊取商業機密案”勝訴。
這接連三次的敗訴,即便是張如京這樣神經堅韌,能為在華夏建立一座頂尖晶片廠,讓華夏成為國際一流晶片製造大國這個夢想徹底獻身,甚至犧牲性命都可以的存在,都不得不認輸,放棄夢想。
為了使自己心愛的,寄託自己和父親兩輩人理想和愛國熱情的中芯國際不再受到打擊,張如京不得不在第三天,就匆匆宣佈辭職。
辭職之後的張如京,明面上已然跟晶片研發生產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
直到2018年,70歲的張如京這才又一次創業,建立成立芯恩積體電路,集合晶片設計、製造、封測三個環節,真正的老驥伏羲,志在千里。
可以說,從始至終,張如京一直在認真地,想要補齊華夏內地晶片產業鏈中的薄弱環節。他留在晶片業,太陽不落山,他的一天就不結束。
然而就在方辰認真回想,他所知道的張如京時,張如京也一臉好奇的打量著他面前的面容還稍顯青澀的方辰。
說真的,他剛開始接到方辰要見他的訊息,整個人是頓時一愣的,甚至是極其錯愕的。
並且這份錯愕已然保留到了現在。
或許其他海外華人並不知道方辰的存在,但是他作為德州儀器的副總裁,怎麼可能不知道,方辰這位在短短四五年時間,就猛然竄起來,影響力橫跨中美俄三國的大富豪。
可以說這兩年華人圈子,最為出名的人物就是方辰了。
但他著實有些想不到,方辰為什麼會把他專門從美國給請到華夏,並且聽中間人的意思,如果他不來華夏的話,方辰還要專門去美國拜訪他的。
這讓他頓時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
雖說他這個所謂的德州儀器副總裁,在平人眼中到也算是個人物,在世界晶片行業更是贏得了一個建廠狂魔,晶片行業播種者的稱號。
但是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