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鬧一會就得了,保留點體力,等會還要繼續練軍體拳呢。”
覺得時候差不多了,方辰和蘇妍兩人趕忙上去攔住了王詩琪。
至於說,為什麼沒人去攔陳紹軒?
難不成,陳紹軒還敢還手?
從來都是陳紹軒被打。
而且方辰有時候都不知道,陳紹軒明明清楚自己不是個,卻為什麼非要去作死挑釁王詩琪,難道這就是愛情的最高境界?
照例感謝下方辰和蘇妍的救命之恩,陳紹軒氣喘吁吁的說道:“辰哥,這義大利里拉已經跌了,你覺得英鎊啥時候跌?”
思考了兩秒鐘,方辰緩聲說道:“就在這兩天,你吩咐朱長宏盯緊點,不要錯過時機,但咱們堅決不打第一槍,出頭鳥讓索羅斯做去,咱們就跟在索羅斯後面撿便宜。”
“這雖然無法將利益最大化,但最起碼安全。”
在前幾天,狙擊英鎊的開幕式,芬蘭馬克和義大利里拉真如方辰所預測的那樣,不對,應該說是如前世那樣,應聲而落。
之前方辰也提到過,歐洲為了一體化程序,簽署了一個叫做《馬斯特裡赫特條約》,簡稱《馬約》。也就是歐洲匯率聯動機制的這麼個東西。
《馬約》中規定,不但所有國家的匯率要統一,利率也要統一,大家共進共退。
簡單的來說,就是要生一起生,要死一起死,跟桃園三結義是一個意思。
按理說,這應該是對於所有成員國有利的好事情。
根據條約,成員國的某一國,比如說英國吧,一旦發生變動,其他成員國需要買賣英鎊來保持英鎊匯率穩定。
如果英鎊貶值,其他成員國需要買入英鎊,也就是把本國貨幣換成英鎊,來幫助英鎊回到正常匯率。
反之英鎊升值,則需要賣出英鎊,令英鎊貶值到一定水準。
但問題是,歐洲各國之間已經紛紛爭爭的打了幾千年,不到五十年前還發生了一次世界大戰,各國合起來,死傷數千萬人。
再加上,是個人都有私心,更別說國家這種利益機器了。
國與國之間,沒有情誼,只有利益。
沒有哪個國家傻到會放棄自己的利益成全他國利益,一旦本國政策與他國政策背道而馳,一定是第一時間維護自己的政策,而這正是歐洲匯率機制的最大缺陷,也是它不能維持的根本原因。
英國此時處於經濟低迷狀態,需要降低銀行利率,而歐洲經濟上的老大,也就是所有歐洲貨幣盯緊的錨,德國,因為柏林牆拆除,東西德合併,正是傾舉國之財力建設東德的時候,人民熱情高漲,獻身於勞動建設之中。
德國央行為了要謹防經濟過熱發展帶來的通貨膨脹,必須提高銀行利率來積極應對。
因為存款利率高了,貸款利率自然也就高了,想貸款投資的人就沒那麼瘋狂,開始考慮成本了,一定程度上就能防止經濟過熱。
於是市場上一時間出現了拋售英鎊,兌換德國馬克的風潮,畢竟德國利息高,這使得英鎊匯率大跌。
英格蘭銀行沒辦法,只能大量吃進英鎊,拋售德國馬克來維持匯率。
然而,英格蘭銀行的外匯是有限的,外匯儲備中的德國馬克總有一天會被拋完,一旦止不住英鎊的跌勢,英國就將面臨退出歐洲匯率機制的境地。
而這一進一出之間,就已經蘊藏了巨大的危機。
其實在這之前,英國並不是完全沒有意識到危機,九月之前,英國和同樣處於經濟疲軟的法國、義大利等國多次要求德國央行降低利率,來緩解本國貨幣對德國馬克的貶值壓力,然而遭到了德國央行無情拒絕。
意識到,德國並不是按照約定傾盡全力來幫助其他歐洲各國,索羅斯這樣的金融大鱷瞬間意識到了,其中所蘊藏的錢機,充滿了金錢的味道。
他們像聞到鮮血就興奮的鯊魚一樣,尋找著市場中抵抗力最差的貨幣,並且將它們做空。
暴風雨即將來臨!
芬蘭首先撐不住了,芬蘭馬克對德國馬克匯率連續的下跌耗光了芬蘭央行的外匯儲備,芬蘭央行沒有辦法再接盤市場源源不斷丟擲的芬蘭馬克了。
1992年9月8日,芬蘭政府宣佈芬蘭馬克與德國馬克脫鉤,實現匯率的自由浮動,這就意味著芬蘭首先退出了歐洲匯率機制。
芬蘭的退出使英國和法國政府開始心慌,他們要求德國立即降息!
但可惜的是,德國人並沒有把小小的芬蘭馬克放在眼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