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舉動,恐反為害,且三十年前無漢人,我亦無所亡失,今有漢人,而亡失甚多,兵主子亦亡去,是為吾禍者漢人也。若將漢人與漢人易把漢,即兩家安矣”。 這是一克哈屯昨晚對他所說,此時浮現在俺答汗腦海中。 俺答汗身邊的親屬,許多人都對板升城趙全等人不時拾掇著蒙古出兵攻打明國感到不滿。 不滿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眼看著趙全等人在板升城匯聚大量漢人而坐大,他們不去攻打明國,而是隻讓蒙古出兵。 蒙古出兵,打生打死可都是他們部族的勇士。 看看現在的板升城,裡面已經生活了數萬漢人,長此以往,草原到底是蒙古人的草原還是板升漢人的草原。 這些道理,俺答汗哪裡會不懂,只不過有時候他必須沉默。 不過現在,鮑崇德剛才說出的條件,倒是讓他有些心動。 用板升那些漢人叛賊去交換孫子,他當然是願意的。 至於各部族裡那些抓回來的漢人奴隸,其實還不還回去他也不關心,部族裡的奴隸可不止有漢人,還有西域其他部族的人。 所以用這麼多人交換把漢那吉歸來,看似吃虧,但他俺答汗還真不在乎,誰叫把漢那吉身上流淌的是黃金家族的血脈,比這些人高貴無數倍。 但是向大明皇帝封貢,那就是要他嚮明人皇帝低頭,用低頭來換取互市,這個交換值不值得? 他倒不擔心明人反悔,說實在的,就算他請求封貢後,明人不給互市,他自然也不會承認什麼請封的事兒,而且孫子回來了。 損失的,其實就是那些漢人。 不過今天可以放他們回去,明天還可以重新抓回來。 只是,俺答汗還是想再爭取一下,不能這麼容易就低頭。 念及此,俺答汗開口說道:“我是蒙古大汗,明國皇帝是明國皇帝,自然應該平等相交,為何要請封。 其他的條件,本汗都可以考慮,只要你們送回把漢那吉和開放互市。” “大汗,若是不請封,鄙國皇帝陛下很難答應你們互市的要求,只有大汗承認我大明皇帝陛下天下之主的地位,陛下才會同意互市,給你們提供生存所需要的物資。 說句不好聽的,若是大汗不向陛下請封,草原上蒙古人的生死和我陛下有什麼關係? 完全沒有。 只有請封,蒙古人也就算是我大明天子的臣民,他們生活在草原上,生存需要鹽、茶等物資,陛下才會同意提供。” 鮑崇德這會兒快速思索著。 做為生活在這裡多年的土著,當然知道蒙古人對明國物資的需求有多迫切。 沒看到無數的商隊,為了賺錢,大把銀子送給邊境守將,就只為了放他們進入大草原做生意。 這生意的利潤很高,因為蒙古人對這些東西願意給出高價。 為什麼要互市,其實就是為了蒙古能夠大批次從大明獲得物資。 在那裡,價格未必就比商隊送到草原的價格便宜,但數量上肯定不是商隊可比的。 知道蒙古人的需要,那鮑崇德自然就要無限放大這些物資的重要性,讓俺答汗動心。 其實,俺答汗答不答應已經不重要,他已經感覺到自己這趟行程應該很安全,他不會被蒙古人扣下來交換把漢那吉,那就夠了。 如果能夠成功促成王總督的計策,他回到大明以後,得到的獎賞怕會更多。 所以,鮑崇德這會兒不擔心自己的安危,反而是想要得到更多。 “容本汗考慮考慮。” 俺答汗開口說道。 正如先前鮑崇德所言,蒙古人的生死關他明國皇帝什麼事兒? 而且現在主動權並不在他俺答汗手裡,而是在明人手中。 可以說,他的軟肋全部都在明國人掌握著,如果他不答應剛才鮑崇德提出來的要求,雙方無非就是繼續維持現狀,繼續敵對下去。 但是孫子,和他苦苦期待的互市就會變成泡影。 實際上,當初他就有向嘉靖皇帝請封的形式換取互市,只不過那是在庚戌之變以前。 在遭遇到明國皇帝欺騙後,他才徹底死了此心。 而且,戰場上的勝利,也讓他對明國人產生了輕視。 若不是這些年自己年歲漸長,很多時候都感覺有心無力,他依舊會覺得蒙古人的戰力比明國更強。 但是回到現實,這些年明國邊軍的實力確實有所提高,他已經很難找到機會,隨意攻破邊牆進行掠奪。 而且,明將馬芳還時不時偷襲草原腹地,給他製造麻煩。 鮑崇德被人帶下去,找了個單獨的帳篷給他們居住。 鮑崇德回到手下身邊,大家先前在外面都是提心吊膽的,生怕一言不合就被蒙古人抓起來或者斬殺。 “大人,我們什麼時候可以離開這裡?” “是啊,在蒙古人地盤上,心總是放不下。” 來到帳篷裡,鮑崇德就被手下圍住,七嘴八舌說起來。 目的其實也只有一個,想要儘快回去,回到長城內才能讓他們感受到安全。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