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廣德進了貢院,協助次輔李春芳主持今科會試,朝政卻不會因此就暫時停擺。 由高儀、魏廣德聯名上奏的請改冊立皇太子儀式宮殿的奏疏很快就被隆慶皇帝批准,選擇文華殿東廊西向偏殿。 如同陳以勤、魏廣德擔心的那樣,二月,宣府、大同接連遞來戰報,俺答部再次聚兵挑起邊釁。 內閣首輔、大學士徐階以歷一品俸再滿九年,自陳不職,隆慶皇帝對自陳親自批紅,“卿輔佐先帝久著忠誠,翊戴朕躬,勳猷益茂。 茲九年再滿,朕心嘉悅其贊理如故,吏部議擬應得恩典以聞。” 同時,禮部又奏請聖駕親祭先農。 祭先農是明代吉禮之一,一般在每年春天農耕開始之前舉行,用來勸勉農事、祈禱豐收。 先農指傳說中教民耕種的農神,指代不一,有時為神農,有時為后稷。 明太祖洪武元年以每年春二月由皇帝親自祭祀先農,祭祀禮畢,皇帝親自耕種藉田,此成為慣例。 不過這項活動在嘉靖朝的時候被破壞的比較嚴重,因為嘉靖皇帝根本就不願意參加這種會影響他修煉的事兒,大多選擇勳貴代行。 而去年則是皇帝大行,所以隆慶皇帝也是按照之前的做法,讓成國公朱希忠代行。 但是到了今年,自然不能再繼續這樣,所以高儀希望隆慶皇帝能親自前往,隨奏疏還是附有上躬耕耤田儀注。 所以說年初就是禮部最忙碌的時候,不說三年一次的會試、殿試,從冬至起,禮部籌備的活動就一件接一件。 魏廣德之前安排人做出的計劃,也在移交後很快上報,那就是天壽山春祭。 每年,皇帝都會在二月底出巡天壽山,拜謁幾座皇帝陵,民間就是叫做中秋。 皇帝出行,自然不會輕車簡從,不僅會預先在周圍佈置大軍隨扈,還因為時間要耽誤十餘日,所以很多東西都要預先做好周密的計劃。 不過,這些現在和魏廣德完全無關,他這會兒和李春芳就是主持考場秩序,然後看各房考官送來的考卷。 魏廣德自忖做不出驚世駭俗的好文章,後世學的東西有限,他能拿來用的極少,不過品鑑的能力還是有的。 李春芳不管狀元是否副實,但學問肯定很高,否則也可能被挑出來請嘉靖皇帝御覽。 兩個人這次也沒什麼私心,配合下選定試卷也是一切順利。 其實,正如魏廣德之前聽說的,雖然是他第一次主持這樣的考試,考生的名次還真就是在第一場次的時候就大致定下,第二次和第三場只會有小小的修改、調整。 而現在,擺在他和李春芳面前的,就是由各房師閱卷並預選出來的考卷,他和李閣老初步擬定了名次,也就是俗稱的“草榜”。 “李閣老,看現在是否召集禮部知貢舉官等來此,提墨卷對號?” 這已經是到了最後要填榜的時間,草榜雖成,可還要對擬定錄取的“硃卷”與考生的“墨卷”進行“對號”,編號不對者棄而不取。 實際上,考官們看到的卷子都是謄錄後的硃卷,而非考試所寫墨卷。 但是為防止舞弊,在填榜前要用硃卷和墨卷進行核對。 李春芳抬手揮了揮,示意左右下去叫人。 很快,貢院裡官員到齊,在看過草榜和硃卷後都齊齊點頭。 “那把墨卷都送上來。” 李春芳開口吩咐道。 隨即有小吏抬著一口口編號的箱子進來,擺在堂下。 “善貸,接下來的事兒,就由你來安排吧。” 李春芳開口對魏廣德說道。 “是。” 魏廣德躬身道,隨即就拿起擬好的草榜,從最後一名開始,只是他念出來的是考棚的號碼。 今科隆慶皇帝欽定會試取三百二十人,所以第一個自然就是今科會試的第三百二十名。 隨著編號念出,對應箱子的小吏就快速在箱中翻找,很快找到對應墨卷,隨後捧著墨卷送到李春芳面前的桌案上。 旁邊小吏也奉上硃卷,李春芳低頭細看了一陣,點點頭,硃卷、墨卷很快就轉到魏廣德桌前,然後是其他官員。 在他們身後,都察院御史和錦衣校尉只是很隨意的站在一側,不過眼睛卻一直在他們身上來回掃視。 都察院御史和錦衣校尉當然不負責閱卷,可他們卻無時無刻不在監督著他們,觀察他們的眼神、言談舉止等,之後都會按照自己的判斷寫成公文。 這樣的感受讓魏廣德感覺很不好,可這就是規矩。 雖然,這些規矩魏廣德覺得效果不大。 三百多人的名單,一個個被確定下來,填在甲榜上,這就是他們半個月時間工作的結果。 王家屏.李長春.趙志皋.黃鳳翔。 忙碌了大半天,魏廣德終於知道今科的“會元”花落誰家,黃鳳翔。 差事做完,所有人都臉帶笑意,只是其中真情假意就不好說了,至少魏廣德此時雖然臉上掛滿笑意,好似因為為國舉才很高興,但是其實他那笑容自己都覺得有些假。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