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應對(1 / 1)

小說:隆萬盛世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

嘉靖四十二年十月十一日,辛愛、把都兒等大舉自牆子嶺、磨刀峪潰牆入犯,虜破關狼奔京師,大掠順義、通縣、三河等處。 密雲、順義方向烽火臺相繼點燃,向遠方傳遞著敵人的到來。 當烽火傳遞到京城德勝門外十數里的土城,這裡其實是距離京城最近的一處墩臺時,守衛墩臺的墩軍一人快速跑出墩臺,快馬衝向京城。 密雲方向出現敵情的訊息,半天時間就已經傳到京城,再次引發朝廷動盪。 剛剛還在激情於彈劾楊選,王之誥等人的朝臣們,這時出奇的安靜,因為他們需要等待軍方文字戰報的送達。 韃子來了多少人,從什麼地方入關,他們的行動方向又是哪裡? 烽火臺雖然可以快速傳遞緊急敵情,但限於手段的單一,自然無法提供詳細的訊息,所以只能預警,讓朝廷及早做出準備,卻不能把全部資訊都傳遞過來。 京城所有的目光都看向了兵部,那裡才是收到敵情訊息的第一個衙門,急遞鋪的人想來此時已經在路上了。 韃子真的來了,裕王再次召集了魏廣德、張居正等人回裕王府議論此事。 以前,他們多是討論來自南方倭寇的資訊,這次要說的卻是北邊不遠處密雲方向的敵情。 只不過,這次魏廣德的臉色很是嚴肅,透露出他此刻心情極差。 密雲,距離京城實在是太近了。 韃子若是奔襲的話,三日時間就可以到達北京城下,而京城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可以做什麼? 京營士兵上城牆,然後就沒有了。 這麼短的時間,京城向各鎮發出勤王詔書都送不到各地軍將手中,這還得是詳細戰報送到以後,兵部認為勢頭不對,奏請嘉靖皇帝才能下達這樣的命令。 “之前楊選命令孫臏調集三屯營精兵出山海關增援遼東,現在韃子卻出現在薊鎮,兵部那邊的命令也不知道發下去沒有。” 殷士譫這會兒憂心忡忡的介紹了裕王府得到的情況。 楊選派兵去遼東的事兒,雖然張居正和魏廣德沒有報回裕王府,可裕王府自己安排在各衙門的線人還是知道了,並且把訊息送入王府中。 所以,在京城裡,各衙門裡還真沒有能保密的事兒,除非是堂官親自負責的,才有可能真正保密。 這還只是有可能,所以大明朝堂基本就不具備任何保密意識,大家都把國家大事當做市井故事般用來說笑。 當然,話雖如此,可也從一個側面表現出這個時代的人,是真的具備藐視天下的氣質,對周邊實力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態度。 藏著掖著,那是小國寡民的做派,可不適合大明帝國。 雖然北面韃子鬧得歡,朝廷也很重視,擔心重現當初蒙古鐵騎南下,像滅掉南宋那樣重新統治漢人。 可朝廷裡的人都是什麼人,就算入仕前也有這樣的擔心,可入仕後,聽到的看到的多了,也大概明白,蒙古人實力其實已經衰退的厲害。 騷擾大明邊境,大明確實拿他們沒有辦法。 可要真是大家都集中精兵強將大幹一場,大明朝用人命也能堆死他們。 說到底,蒙古人就那麼多的人口,一次能夠湊兩三萬大軍就已經很厲害了。 要是俺答汗真要湊十餘萬人和大明決戰,說大明國土廣大,抽調人馬不利,蒙古韃子那邊面積就小了? 各部族抽調人馬,遠的一樣要奔行數千裡,大家其實都難,都無法輕易發動大規模軍團戰。 國戰,真不是那麼容易打的。 至於周邊其他國家和實力,包括遠道而來的夷人,他們的火器確實犀利,不過大明的匠人也不差,看上幾眼,也能依葫蘆畫瓢給弄出來。 在明國官員看來,夷人仰仗的其實就是火繩槍和佛郎機,那東西咱們也有。 只是他們不知道,此時西方火器已經出現前裝加農炮,也就是紅夷大炮,只不過這會兒工藝還不成熟,沒有大規模生產。 少量裝備的,自然也是藏著掖著,不敢讓明國人看到。 至於為什麼是加農炮而不是榴彈炮,現在技術就那樣,火器射程和威力有限。 】 裝備決定戰術,以現在武器的發展情況,後世的花活可都玩不出來。 這時代的大明,給熟悉他的人都留下一個很深的印象,那就是兵多將廣,實力雄厚。 或許,在他們看來,任何勢力,只要大明認真對待,那都是橫推過去一條路,絕對不會有第二條可走。 官員們是這樣的態度,民間其實也類似,都是看不起外國人的,覺得都是一些蠻夷。 大明官員的這點,倒是和後世美麗國的做法類似,有什麼好東西就喜歡拿出來展示。 你說他的炫耀也好,傲慢也罷,反正人家敢亮出來,別人只能羨慕嫉妒,然後乖乖的搖尾巴。 在所有人看來,美麗國就是世界大boss,當之無愧的老大。 不過現在,大明京城遇到危險了。 殷士譫收集到的訊息,也僅限於兵部要薊鎮調回兵馬,可實際進展還不知道。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