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初,也就是下午三點左右,到了明朝官員下班的時間。 不過在今日很是奇怪,各大衙門門前沒有出現官員們魚貫而出的場面,而各衙門門口的守門人也都是見怪不怪,因為這個時候他們也是聚攏在一起熱絡的聊著什麼。 “我反正覺得大同那邊的老爺是膽大包天了,嘿嘿.....幾千人幹跑韃子幾萬人,開什麼玩笑。” “我覺得也是.....” 從他們身邊走過,就能聽到人群裡正在激烈的說著什麼。 大明朝內廷、外朝很多時候就像是一個四處漏風的篩子,在朱希忠入宮稟報了大同錦衣衛發回來的情報後,很快就從西苑傳到了宮裡,進而是內閣,再到京城各大衙門。 現在內閣閣臣和六部九卿這些朝中大老再次被嘉靖皇帝召進西苑議事,隨著傳旨官員之口,小道訊息也算是被官方進行了證實。 之前流傳進各大衙門的時候,大多數人都視其為假訊息,不知是誰譁眾取寵編造出來的謠言。 可是當傳旨官員和堂官一起走出時,值房書吏自然把剛才在值房聽到的話傳了出來。 而各衙門裡的官員沒有準時下值,也是因為這條讓人匪夷所思的訊息影響,此時官員們大多聚集在一起討論著這件大事兒。 這些天,京官們雖不說人心惶惶,可也或多或少受到影響,邊鎮可以預見的會遭遇一場大敗,都察院和六科都已經在考慮應該找誰來為這場戰爭背鍋。 可是今天傳來大同的戰報,完全顛覆了之前所有官員的判斷,明軍打贏了。 兵部的官員聚在輿圖前推演,只不過那一仗的訊息太少,只知道個結果,自然是推不出什麼名堂來,很自然就變成了重新審視北邊局勢。 戶部官員討論的則是北邊打贏了,是不是現在正在執行的一連串的調兵令可以終止,讓已經出發的各部各自回營。 大軍在外,這銀子如流水一般花出去。 如果用不上那些孬兵,還不如直接讓他們打哪裡來回哪裡去,節省些開支,緩解下朝廷的財政壓力。 至於其他與戰爭無關的衙門,則是討論最為激烈的地方,其中內容自然就是這到底是真還是假。 真的打贏了,有功之將自然該受賞,而如果是虛報戰功..... 左都御史周延在離開都察院的時候,熟知手下這幫人尿性的他下了嚴令,在沒有大同戰報送入京城前,嚴禁御史臆想戰事。 這些天朝中氣氛壓抑,做為大老的他自然也聽到內廷傳出來的訊息,皇帝很不開心。 這個時候如果有哪個膽大的跳出來指責大同虛報戰功怎麼行,現在訊息是錦衣衛傳遞來的,彈劾都師出無名。 就算大同真幹出這樣的事兒,做主的也不止是都察院,真當錦衣衛、兵部是擺設,現在的兵部尚書可是楊博,是一個眼裡揉不得沙子的人。 關鍵還是現在這個時間很微妙,有個好訊息傳來,皇帝開心點,朝臣的日子也好過些。 有問題,還是等過段時間再說吧。 有了周延的發話,都察院反而成為在京各大衙門裡對大同最不感冒的衙門,御史們都是無所事事,然後準點下班。 而此時的西苑裡,一幫大老在看過錦衣衛發回的情報後,先是沉默不語。 也不奇怪,實在是這個訊息來得太過突然,完全超乎他們的想象,一點準備都沒有。 直到嘉靖皇帝點名要楊博以此戰報重新分析邊鎮局勢,安靜的氛圍才被打破。 “以大同軍此戰的結果來看,之前我們擔心的俺答部順勢西進攻擊延綏、寧夏二鎮兵馬....... 所以,現在擺在俺答汗面前就是兩個選擇,一是繼續全力進攻宣府,放棄大同和河套地區,二就是從宣府撤兵,攻打大同、延綏等鎮實施報復。” 一番評論後,楊博對戰局做出了自己的研判,同時分析了俺答汗可能會採取的應對措施。 “就是說大同軍這場勝利,徹底扭轉了北邊戰局?” 御座上的嘉靖皇帝問道,雖然這些他早已有所預料,可從楊博口中說出才讓他有了真實的感覺。 勝仗,肯定是會緩解、甚至扭轉危急的局勢的,只是這段時間連續的意外讓形式急轉直下又峰迴路轉,讓他感覺很不踏實。 “是的,陛下。” 楊博沒有回到先前的位置,依舊站在大殿中間說道:“現在戰場的主動權雖然還在俺答汗手中,可是他能做出的選擇已經不多了。 就如我先前所說,要麼繼續攻打宣府,要麼就是調轉馬頭攻打大同,不管怎麼選擇,局勢其實都已經有利於我軍。” 殿裡官員甚多,可是不管是誰,出於什麼心思,這個時候都沒人對這份來自錦衣衛的密報表示質疑。 “那就好,朱愛卿,雖然大同的軍報可能還在送來的路上,你們錦衣衛也要儘快核實此戰的訊息。” “遵旨。” 下面的成國公朱希忠立馬站出來躬身領命。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