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麻煩就是在官市不開的時候,蒙古人就會和他們結識的大明商人私下裡接觸,進行背地裡的交易。
而其中,許多違禁品就被悄悄輸送進入大草原,而朝廷卻無法有效實行監管。
不過雙邊關係時緊時鬆,自然也影響到邊鎮馬市的執行。
從正統朝,到弘治朝,再到之後的嘉靖朝,明朝曾經三次開放邊鎮馬市。
而最近的一次,則是隆慶五年因為隆慶和議,大同曾經短暫的開放馬市,之後大明和蒙古的交易,就併入封貢互市之中,馬市被禁止。
顯然,封貢互市已經不能滿足蒙古和大明商人,特別是晉商的需要,他們急迫的想要重新建立馬市,進行自由交易。
魏廣德不知道,促成大同馬市的晉商,其實在後世細分後認為屬於晉商當中的平陽商幫,而在明末清初賣國的紅頂晉商,則是之後崛起的晉中商幫。
魏廣德那點歷史知識,對北方的馬市並不瞭解,後世也對這兩個商幫都稱為晉商,自然魏廣德一直對張四維、王崇古這些沒好臉色。
當然,看不起他們卻不會表現在臉上,魏廣德面對他們時還是非常熱情的。
張四維家族的商行,每年送到魏府的冰敬炭敬非常豐厚,伸手不打笑臉人這點,魏廣德很瞭解。
“封貢互市由朝廷派出官員主持,對於交易的商品還能有所控制,我聽說馬市,朝廷對交易的商品可就沒那麼好管理了。”
魏廣德想了半天,只好這麼推脫道。
是的,雖然進行貿易本無可厚非,可以讓大明和蒙古都獲得收益,但是魏廣德本能的還是覺得,不應該開放和蒙古人的自由交易。
正統年間的馬市,蒙古方面主要是馬匹、珍貴的毛皮、玉石等,而明朝方面主要是綢緞、布匹及生活用品等,但“禁貨銅鐵兵器”。
即便如此,交易人員在利益的驅動下,大同握有大權的官員大都參與其中,有的甚至進行了武器走私,“將鐵器用甕盛之,以遺瓦剌使臣。”
而且,雙方商人進行交易,背後也時常出現紛爭,鬧出一些糾紛甚至引發衝突。
“可讓大同做好章程,雖然是私市,但依舊按照官市進行管理。
依我看,此事可交由子維聯絡堯封共同商議,等把章程拿出來,內閣再議一議。”
張居正開口說道。
他打算把事兒交給張四維和霍翼去協商,確定辦法後再在內閣討論。
當然,這其中首先的得到魏廣德的許可,否則,奏疏報上來兵部直接駁回,都到不了內閣。
其實,對於張四維等人來說,他們要的只是一個突破口,朝廷只要開了這個口子,以後就是他們說了算。
為此,他們甚至願意交出一部分利潤給戶部,算作商稅。
實際上,張四維最近動作不小,透過各種手段聯絡六部官員,因為張居正已經開始在為張四維鋪路,準備把他拉進內閣。
原因嘛,一是張四維處事手段老辣,很的張居正喜歡,二則是楊博的關係,雖然楊博不在了,可當初畢竟託他照顧這個侄子。
當然,呂調陽有意在最近一兩年致仕回鄉也是一個原因。
大明朝官員的只是,除非是犯了大事兒被迫離開,一般都會提前進行佈置,和後世官場一樣,安排一些關係。
呂調陽同鄉和門人的安排,自然首選和張居正溝通。
他能提前知道呂調陽的打算,也就不足為其。
魏廣德模模糊糊有些猜測,只是一時沒有想透,看都張居正的態度,只好說道:“此事我再考慮考慮。”
“好,我也讓子維他們想想,避免出岔子。”
張居正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