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1章 馬市(2 / 3)

小說:隆萬盛世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

皇帝進獻“寶馬”,朝廷按市價給予賞賜。

而這些賞賜,就是商人們帶到宣大互市地點的商品。

“張侍郎還提到,去年兵部就曾稟報過,邊鎮戰馬不足,正好利用開市獲得蒙古好馬補充邊鎮所需。”

張居正還在那裡說道,很顯然他是被王國光和張四維說服了。

月港和舊港,戶部都沒佔到便宜,所以戶部把視線投到北面宣大,也想在陸上搞出個月港來。

至於為什麼不在薊鎮開市,其實原因很簡單,太靠近京城,怕出現差錯。

宣大的位置,距離京城不遠不近,剛剛好。

還好,張居正還是清醒的,知道此事其實負責的主要是兵部,而不是管錢糧的戶部,他並不好直接答應。

於是,就有了今日這一次召見。

實際上,張居正昨晚已經深思熟慮過了,他認為是可行的。

“他們想用什麼商品進行交易?”

魏廣德並沒有一口回絕,而是開口問起心中疑惑。

“自然是茶葉、絲綢為主,輔以其他所需生活物資。”

張居正開口說道。

“鐵鍋呢?”

魏廣德追問道。

“鐵器可以禁止,只在封貢互市時少量提供。”

張居正自然知道禁止和蒙古人交易鐵器的重要性,雖然沒有在和蒙古的協議上明文規定,但是朝廷對於運到宣大參加封貢互市的鐵器是有嚴格數量要求的,並不是無限制交易。

魏廣德還在思考,他根本不知道,原本這條“大同貢道”派生出的“大同馬市”,在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

萬里茶道是17世紀初至20世紀中葉的300多年間,繼絲綢之路後在歐亞大陸間興起的又一條重要的國際商道,它縱貫中國南北,經蒙古境內,到達中俄邊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圖,全長476公里。

大同與張家口是“萬里茶道”的兩個重要節點,而大同不僅是“萬里茶道”的一個節點,更是“萬里茶道”中的一個重要樞紐,是南方茶商和北方客商的商貿集散地。

“萬里茶道”透過大同這一樞紐而形成完整的商業鏈,最終形成一條以茶葉、絲綢、皮毛等為主要貿易內容的國際貿易商道。

正是由於有大同貢道和大同馬市的存在,才使得明朝後期大同商貿繁盛、客商雲集,也使得晉商在明朝後期和清朝前期,透過大同開啟了對蒙古、俄羅斯的北向通道。

當然,代價就是透過這裡,晉商得以把各種戰略物資偷偷運到蒙古、遼東,最終動搖了大明的基座。

明朝建立後,元朝皇帝被迫逃到了北方草原,並在草原建立政權,史稱“北元”。

“北元”覆滅後,從中原起步的朱元璋對“荒裔之地”並沒多大興趣,沒有深入草原建立政權,而是將疆界定在了秦、漢乃至唐的舊界之上。

並在北方大規模陳兵,大量設立軍屯,作為阻止蒙古勢力南侵的屏障。

失去了“正統”統治的蒙古勢力,到明永樂朝時分裂成三大部,分別是分佈在明朝地域北部、西北部和東北部的韃靼部、瓦剌部和兀良哈部。

三部中,最先和明朝建立朝貢關係的是兀良哈部,其它兩部則叛服不定,明成祖朱棣對兩部順則撫之,逆則剿之。

在朱棣剿撫並用的戰略下,永樂七年、永樂十一年,瓦剌部、韃靼部分別同明廷建立起了封貢關係。

使臣入貢要有入關關口和行使路線,即所謂貢道,開始由甘肅入關,經由甘肅、寧夏貢道進入南京或北京。

由於大同北部為韃靼部所據,瓦剌部仍由甘肅入境,到明正統初年,瓦剌實現了對韃靼部的兼併,將瓦剌、韃靼兩部統一起來。

這樣,從明正統時期起,大同就成為蒙古使臣進貢的專用貢道。

而在這個時候開始,蒙古人就已經不能滿足單純的封貢獲得的那點物資,他們對西面進行擴張,急需大明商品供應。

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在貢市基礎上,蒙古人瓦剌順寧王脫歡派使臣阿都赤向大明請求,以私馬求市,得到了英宗皇帝的同意。

於是,在貢市之外,大同的馬市也應運而生,雖然最開始只是針對脫歡的私市,也就是蒙古的交易物件只有順寧王脫歡,但很快其他蒙古部族也請求加入進來,最終形成了馬市。

對於蒙古人能拿出來的交易商品,其實也只有戰馬才是大明急需的。

而實際上,因為朝廷開了互市這個口子,最大的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