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緬軍丟下一地屍體狼狽逃竄時,城上明軍就會爆發出勝利的歡呼。
這,正是李成梁想要看到的。
看不到勝利計程車兵,那就是行屍走肉。
有渴望勝利,爭取勝利,士兵才能變身成為殺戮機器。
正如李成梁所想,莽應龍也堅持不下去了。
“你說什麼?木邦城被明軍佔領了?”
此時,莽應龍沒有接見手下將領,而是把他們擋在王帳之外,他親自面見一個信使。
“大王,不知哪裡來的明軍,於幾日前偷襲木邦城,王子殿下帶兵回去,被明軍攔在那裡。
明軍勢大,王子殿下所帶兵馬不敵,幾次被突襲,損失慘重,請大王儘快發兵救援。”
那信使跪在地上,向莽應龍彙報情況。
原來,莽應裡退到潞江城,只一天時間安排好潞江城防禦就帶著數千精銳啟程,打算儘快趕回王都東籲城支援。
他還想著,雖然潞江城的兵馬不能多帶,但沿途還是可以收攏守軍,怎麼也能湊出幾千上萬人。
明軍雖然在南方進攻犀利,但據報兵馬不過萬人。
也就是這次東征調集了國內兵馬太多,國內各地本來就缺兵少將,才讓這路明軍鑽了空子,否則哪裡還需要他急急忙忙南下救援。
莽應裡也是莽撞,以為明軍不會太多,畢竟在他看來,大部分明軍應該都聚集在施甸和保山城那裡,阻擊緬軍主力東征才對。
這裡的明軍,雖然不知道是哪路的,但想來應該人不多。
於是在知道木邦城被明軍佔領以後,他直接帶著幾千兵馬就衝上去了,打算一鼓作氣把城奪回來。
結果自然很悲催,緬軍本來兵馬就比明軍少,還一路攻殺。
雖然一開始把李如松嚇了一跳,明軍畢竟沒準備,誰知道剛佔下城池就有緬軍來奪城。
但是前方稍微穩住陣線後,李如松親自觀陣發現緬軍兵力就幾千人,還沒他帶的人多,當即就不怕了,直接帶著家丁騎兵衝了上去。
只來回沖了兩次,緬軍直接就被明軍的騎兵打崩了。
要不是親兵護著,莽應裡怕是直接就交代在這裡了。
之後,緬軍後退紮營,但明軍已經看出這路敵軍的虛實,於是由守轉攻主動攻擊緬軍營寨,讓莽應裡不得不連連後退,狼狽不堪。
到這程度,他自然知道不能就後退了,再退就到漢龍關了。
到時候一旦兩路明軍合擊,自己這邊怕是又被包圍的可能。
實際上,這時候莽應裡心裡是慌的,因為不知道這股明軍來路,聽對方口音不像是雲南明軍。
是的,雲南和緬甸的聯絡緊密,緬軍中自然有懂雲南土話的。
聽不懂,自然就不是雲南明軍了。
可這就讓他更擔心了,那就是東籲城已經丟了,這股明軍就是從南面打過來的。
雖然覺得有些匪夷所思,但現在莽應裡心裡還就只有這一個解釋才能把面前一切解釋的通,否則南面怎麼會出現明軍。
按照他派人從周圍收集到的訊息,沒發現雲南孟定府的守軍有出動的跡象。
是的,孟定府也有緬甸安插的探子,打探明軍的動作。
這也就是李成梁、沐昌祚一開始就擔心的那樣,緬甸對雲南的野心不是一朝一夕才有的,而是早就打了主意,做了不少的準備。
這些準備,不僅有悄悄遊說一些地方勢力較大的土司,還有安插探子在明軍軍營附近,打探明軍虛實。
孟定府兵馬沒動,那這股明軍自然就不是雲南的兵。
好吧,莽應裡能想到的,就是來自那支海上的明軍了。
他是真沒想到,李成梁敢把主力,好幾萬人秘密調進孟定府隱藏起來。
而整個過程,包括明軍西進到木邦城的一路,凡是遇到的百姓,此時全部都被圈在軍營裡,作為臨時徵發的民夫,幫著大軍搬運物資。
這種情況,其實遼東也時有發生。
大軍出動為了隱蔽,不會放過路上遇到的任何人。
或是直接殺掉,或是抓起來帶走,仗打完了才放回。
莽應裡產生了誤判就很要命了,直接讓莽應龍也跟著誤判。
是的,他把他的判斷也告訴了父親莽應龍。
而且,他還為此找到了理由。
此時,莽應龍就在考慮莽應裡的猜測,那就是南路明軍可能兵分兩路,一路突襲東籲城,而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