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明軍修復碼頭,這點動作自然就毫無用處了。
至於說阻止明軍修復碼頭,好吧,那隻能想想。
若是城裡有精銳士卒,他也不會放任明軍打到東籲城來,早就派兵層層抵抗了。
再看看現在的東籲城,足雅也不知道該說什麼。
其實,他並不贊成莽應龍把王都選在這裡。
東籲城外四周地勢平坦,除了交通方便外,似乎再無其他優勢。
而現在的東籲城,也只能憑藉高大的城牆抵抗明軍進攻了。
當然,如果莽應龍不遷都東籲城的話,無疑明軍根本就不可能打到眼前。
是的,原來東籲王朝的王都是阿瓦王朝舊城阿瓦城,也就是後世的曼德勒。
只不過做為統治中心,阿瓦城遠離緬甸南面,不利於維持對緬甸經濟中心的掌控,所以才選擇南遷。
東籲城的位置,則是位於緬甸中心,方便了王國政令的傳達,還有勃固河水運的便利,但是也方便了明軍自南面的推進。
實際上,若緬甸王都還在阿瓦城,俞大猷可能就不會選擇進攻勃固,而是會選擇達貢或者西部的若開邦。
達貢是緬甸經濟中心,最發達的地方,那裡城市密集,人口眾多。
而若開邦登陸,一路東進,就是距離阿瓦城最近的道路。
但是不管怎麼樣,都比東籲城位置要好,最重要的是阿瓦城三面臨山,易守難攻,地理位置可比東籲城強了許多。
只能說,如果沒有海上力量的發展,沒有了這個選擇是沒錯的。
所以之後,隨著全球經濟發展,海運佔據最重要的作用,緬甸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選擇把仰光,也就是現在的達貢作為首都。
至於後來又遷都內比都,一個緬甸中部位置,那就是有其他考量了。
值得一說的是,內比都的位置其實很靠近東籲城,兩地相距二百多里,卻是個四面環山易守難攻的地方。
......
木邦城裡,此時戰事已經結束。
明軍的突襲打了守軍一個措手不及,來不及關閉城門,李如松已經一馬當先衝進城去。
他這樣毛躁的舉動,可把他身後幾個親兵嚇得不輕。
一般來說,偷城也沒有主將帶頭衝進去的打法,都是讓手下衝進城,控制住城樓後才會進城,這樣可以保證主將的安全。
要是城裡有什麼準備,主將帶頭衝進去可不就是妥妥的送人頭。
可他們雖然得到了李成梁的囑託,卻根本管不到李如松頭上。
這位爺兒,除了李成梁能壓住外,其他人的話是真的不會聽。
好在城中緬軍沒有準備,似乎也存在兵力不足的情況。
顯然,莽應龍把局勢想的過於樂觀了。
他認為只要緬軍維持進攻態勢,明軍就會疲於應付而不會對他後方出手,所以木邦這樣的大城,居然都沒有留下足夠的兵力進行防守。
最關鍵的還是,木邦城可是緬北通往東籲城的交通要道,可以說明軍佔住木邦城,其實等於已經切斷了緬軍和國內的聯絡。
“大哥,那些緬甸人怎麼處理?”
李如楨帶著親兵急匆匆走來,剛才他負責收攏緬甸降卒,現在人都集中在一起,於是就過來詢問對這些人的處理辦法。
殺掉還是先關起來。
至於他二哥李如柏,此時正在帶人清點木邦城的府庫,盤點這次破城的收穫。
只能說,因為李成梁養私兵耗資巨大,所以李家人對於錢財一道都看的很重。
沒錢,就沒法養家丁。
“關起來,讓他們幫著在城外挖陷阱壕溝。”
李如松沒多想就直接吩咐道。
木邦城很快就會迎來緬軍的攻擊,他們自然要小心應付。
雖然他還想著北上,爭取把圍攻緬軍主力在隴川千崖兩府的計劃執行下去,可先決條件就是木邦城的防禦必須穩固。
李如松雖然貪功,但也知道重點,卡在這裡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