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戶部當差,可在吏部的時候多少也拉攏了幾個人,這些年下來他們也算擠入了戶部的權利圈子。
戶部對東番島、呂宋和舊港有個討論,得出的結論是東番島就是無底洞,不知道要砸進去多少銀子才會有成效。
他們倒是能接受,水師是因為造船的木料缺乏才對那裡產生興趣的說法。
實際上,東番島現在的實際情況,已經在京城廣為流傳,那裡並不是獨立王國,沒有國王和朝廷,而是有些大小不同的部落劃分了一些地盤。
所以,大明吞併東番島在朝堂上幾乎沒有引起什麼議論。
只不過要定縣設府還早了點,一旦設定官府,就得為當地百姓生計考慮,即便可能增加一點賦稅,但都不夠朝堂投入的。
這種情況下,戶部自然不願意插手,而吏部態度也是類似,以百姓為教化的理由,不願意設立府縣派遣官員,而是把皮球踢給禮部。
而禮部則以吏部沒有設定官職為由,不肯舉薦教諭去那裡。
其實不管是禮部還是吏部,心裡都清楚的很,沒人會願意去那個地方。
所以,對於把東番島劃入南海水師直管,幾乎沒人反對。
爛攤子丟出去,那才是為官之道。
而這個時候的東番島,對於水師來說確實也是個爛攤子。
別看後世對土地如何看重,可這是在十六世紀末,這樣的土地遍地都是,真的沒啥吸引人的。
若不是東番島地理位置特殊,但凡距離福建再遠幾百海里,魏廣德都不會費心去經營那個地方。
而戶部對呂宋的分析,則是認為玳瑁城取代馬尼拉城的機會不大。
西班牙商人在東亞海域經營的航線是馬尼拉城到月港再到倭國這條線路,所以就算大明把貨物運到玳瑁城進行交易,也未必能把西班牙人引來。
人家的海船可以經營月港到倭國的路線獲利,足夠抵消增加的費用。
除非廢除月港,月港貨物直髮玳瑁城,西班牙人只能在那裡購買大明商品。
但是月港如今已經是“天子南庫”,想要廢除月港通商口岸的地位,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不止內廷會反對,內閣也不會支援。
玳瑁城或者說呂宋的優勢,更多還是體現在軍事方面而不是商業。
正如訊息傳回京城後,魏廣德在內閣所說,西班牙人在馬尼拉城,葡萄牙人則是佔據馬六甲城,而大明如今在玳瑁城和舊港都有駐軍,則可以就近監視兩地夷人動向。
對於這兩國,現在大明朝廷已經能分清楚了,知道過去他們口中的夷人,其實是西洋兩個實力最強大的國家。
甚至他們一東一西來到大明的原因,在朝堂高層也已經不是秘密。
瓜分世界,開什麼玩笑。
大明雖然沒有對外擴張的打算,但是也絕對不是任人宰割的,所以自然是生起了防範之心。
南海水師必須維持,就近監視也勢在必行。
總之,大明的藩屬國範圍內,是不能容許他們繼續擴張,奪佔大明的藩屬國領地的。
至於藩屬國以為的領地,還是算了,大明暫時沒有那麼多財力支援向外擴張。
自身內部問題多多,那裡有能力擴大地盤。
東番和呂宋都不行,相對來說舊港的位置優勢就出來了。
畢竟到大明的商人,不止有夷人,還有阿拉伯商人。
大明貨物集散在舊港,就能吸引他們的到來。
到時候,就算葡萄牙商人不願意,也不得不選擇到舊港來做生意。
果然,王國光接下來的話,就是戶部想在舊港設鈔關,對進出貨物收稅。
魏廣德知道很難阻止,只能在稅銀分配上爭取更好待遇。